正文 第三十章(3 / 3)

P(y)=1,y<yA,

y-yByA-yB,yA≤y≤yB,

0,y>yB.(5172)

(2)滿意度。與可能度相類似,如果一件事物我們認為相當滿意,就用S=1表示;反之若認為相當不滿意,就用S=0表示。同樣,在S=0~1之間就會有較多的爭論,存在著“眾說紛紜”的現象。

S(y)=1,y≥yA,

y-yByA-yB,yB<y<yA,

0,y≤yB.(5173)

如果研究工作做得相當精確,A和B可以定得很準確,反之則粗略。同可能度一樣,滿意度也可以用三折形曲線表示。

總之,用三折形曲線來表示的可能度和滿意度,是在意見為0~1區間內可以用直線來描述的情形下,方可較為恰當地反映客觀情況,如果在研究工作中所遇到的情況不是這樣,當然還可以用其他形式的曲線表示。這就要根據我們對事物的可能性和滿意性的分析結果而定。對於節水灌溉綜合評價指標,采用可能度和滿意度表示法,不但簡便,而且能夠將指標屬性描述清楚。

2.合理度

對於某項決策指標或評價指標,如果它對某屬性r具有可能度曲線P(r);對另一屬性t,它具有滿意度曲線S(t),而r和z同另一屬性α滿足某個關係式,即限製條件為f(r,t,a)=0,那麼就可以設法將P(r)和S(t)並合成為一條相對於屬性α的W(α)曲線,它能夠定量地表明既可能又滿意的程度,稱為“合理度”,用W∈[0,1]表示。當W=0,表示“完全不滿意”或“根本不可能”;當W=1時,表示“百分之百的既滿意又可能”;當W取介於0和1之間的值時,表示“完全可能但不完全滿意”或“完全滿意但不完全可能”,或者“既不完全滿意又不完全可能”。

滿足上述條件的可能度和滿意度並合計算公式如下:

W(α)=〈P(r)oS(t)〉

s.t.f(r,t,α)=0

r∈R,t∈T,α∈A(5174)

式中,s.t.-Sujectto;<…O…>-並合運算過程,視具體問題而定;R、T、A-分別表示屬性r,t,a的容許集合(域)。

進一步從定量角度分析,由於要滿足既要可能,又要滿意的要求,因此式(5174)必有如下關係式:

W(α)≤maxr,tminP,S{P(r),S(t)}

s.t.f(r,t,α)=0

r∈R,t∈T,α∈A(5175)

合理度計算需要根據具體問題的性質來定,一般情況下,用到弱並合和強並合的場合較多。現分別敘述如下:

弱並合:並合後所得到的合理度是最大可能值,即在式(5174)中取等號,則:

W(α)=maxr,tminP,S{P(r),S(t)}

s.t.f(r,t,α)=0

r∈R,t∈T,α∈A(5176)

強並合:並合所得到的合理度是嚴格存在的,即在式(5176)中采用乘法公式,則:

W(α)=maxr,t{P(r),S(t)}

s.t.f(r,t,α)=0

r∈R,t∈T,α∈A(5177)

有了式(5176)和(5177),則可采用各種優化技術和規劃方法進行計算,求解相應的合理度W。如果可能度P和滿意度S有具體的表達式,還可以獲得W的公式解;如果希望反映對可能度或滿意度的偏重程度時,還可以采用指數加權的辦法,以Pξ、Sη代替P、S。

3.數學模型及求解方法

不同的方案可計算出不同的合理度,從而選取合理度值較大者為決策方案。

(四)綜合評價理論與模型應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