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的個性主持〖H〗
〖H〗〖02,+30mm。122mm,〗〖H〗現代社會是一個崇尚個性傳播的社會,隻有那些個性鮮明的主持人,才能牽動觀眾的目光。什麼是真正的個性?這個曾經被濫用的名詞其實能在多大程度上被人認識還是一個問題。在人人都在談論個性的電視時代,節目同質化的傾向也越來越嚴重,節目主持風格呈單一性、模仿性程度愈加深入,麵對這些,我們不禁要問,個性主持究竟在哪裏?
〖2〗第一節主持人的個性魅力
電視發展日新月異,速度之快令人難以想象,不管是今天冒出的新欄目,還是明天開辟的新頻道,節目主持人已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當人們頻繁快速地變換著手中的遙控器,在越來越多的頻道間自由穿行的時候,那個偶有幸運吸引觀眾的視線並能使他們稍作片刻停留的節目,也許正是因為主持人具有獨一無二的個性。
〖3〗一、什麼是主持人的個性
電視節目主持人是大眾傳媒中一個獨特且重要的角色,當年休伊特把主持人稱之為“anchor”想必是非常了解他/她的作用。主持人是架設在電視節目與電視觀眾之間的一座橋梁,是幫助受眾理解現實世界與媒介世界的有效溝通者,他們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著整個節目的成敗。當觀眾無可救藥地喜歡上一個節目主持人時,通常是被他/她的個性魅力所吸引,因為節目內容可以雷同,形式可以模仿,唯獨個性難以複製,個性是人性最自然、最真誠的流露,也是節目最具特色的源泉之一。在如今這個“你有我有全都有”的電視節目現狀中,主持人隻有真誠地展示自我,使節目凸顯“我”的風格,憑借自己的個性魅力,才能直接影響節目的收視率和收視行為發生後的傳播效果。
舉個例子,首屆中國電視十大名欄目名主持之一——江蘇電視台城市頻道的《南京零距離》和它的節目主持人孟非,創造了中國新聞不可思議的收視率和欄目年廣告收入1.008億的神話。是《南京零距離》造就了主持人孟非,還是孟非成就了《南京零距離》?這個問題已經不很重要,但由此再次反映出人們關注的不僅是新聞報道的“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更是我們一再重複強調的“個性主持”。
孟非說他並不否認主持人應該是新聞節目的核心競爭力,一個合適的主持人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在一個個性化的節目裏一定是“不可複製,不可替代”的。他這樣概括自己的主持人形象:“他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簡單的發言人和播音機器,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能與觀眾一起共鳴。他不是權威和專家,在節目中也有出錯的時候,觀眾也會批評他,對於節目中的錯誤及時向公眾道個歉,對提出錯誤的人表示一個感謝,絲毫不會影響他的形象,反而讓他更真實,更有親和力。”孟非主持時就是一個本色的自己,他不是什麼新聞和主持專業出身,所以也不會看提示器,因此直播對他沒有什麼壓力。這樣的主持方式也不累,“可以輕鬆,但不輕薄,可以通俗,但不庸俗,萬事把握一個度就行”(h://.ccv.com/anchor/20040701/101314.shml.),正是這樣一種心態使他在本色和原則中遊刃有餘,使他的主持個性越發顯得自然豐滿,既沒有刻意模仿別人,也沒有著意渲染自己,好像在平平淡淡中完成對“個性主持”的詮釋。
還是回到我們最初的話題,那麼,到底什麼是主持人的個性魅力呢?個性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一種個人比較固定的特性。(俞虹:《節目主持人通論》,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頁。)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個性沒有好壞,個性沒有優劣,或許可以說熱情、善良、幽默的人可能更招人喜歡,而靦腆、文靜、內向的個性也許在短時間內不太被人關注。每個人的個性都是個複雜的綜合體,如何表現個性讓大多數人喜歡、迷戀,這就是這裏所說的個性魅力。不是所有的個性都有魅力,但對主持人來講,魅力是可以影響他人擴大其傳播範圍和增強傳播效果的一種最有力的武器。因此,主持人必須追求有魅力的個性,放大個性中的美好影響,使之產生較大的能量。
〖3〗二、怎樣的個性才有魅力
第一,主持人的個性展現不可不注重個人形象的獨特性。俊男靚女的主持人時代不能說已經一去不複返,但至少電視熒屏上亮相的某些主持人終於讓觀眾相信美女帥哥不可能再一統天下。形象的獨特並不排斥姣好的外貌、優美的聲音,一個主持人如果擁有很好的天賦條件,外貌端莊大氣、青春靚麗,聲音婉轉動聽、具有磁性,不管是從視覺還是聽覺上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相信任何觀眾都會喜歡。形象的美帶給人的賞心悅目是最直接最具象的,但主持人僅僅靠外在的形象美顯然不能擁有觀眾一如既往的熱情,隻有那些能夠為觀眾帶去形象的獨特感受的主持人,才會擁有長久的魅力。
比如說中央電視台《麵對麵》的王誌,外貌不算英俊,但眼神裏流露出的那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厲氣”,那種“告訴你吧,我不相信”的質疑神情,多少有些使觀眾情不自禁地喜歡那張嚴肅的臉。再如央視《社會記錄》中的主持人阿邱,再怎麼說都談不上英俊瀟灑,說不難看已經不錯了,但就是這樣一個主持人,有時候一襲中式上衣,有時候就一件休閑襯衫,鼻梁上一副學者般的無框眼鏡,書生氣中透著那麼點兒戲劇化的味道。每晚他都會用不嚴重也不掩飾的南方口音,給觀眾講一個發生在人們身邊的故事。慢慢地觀眾還是被其貌不揚的他所吸引,那獨特的口音、獨特的眼鏡、獨特的手勢表達都成了他招牌式的形象代言。更不用說大家非常熟悉的崔永元那狡黠的皮笑肉不笑,那個他自己形容的:“上衣不好看,褲子比上衣還難看,上衣和褲子加起來也沒有鞋子難看,上衣、褲子、鞋子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人難看,難看是難看了一點,但是,咱們老百姓鄰居大媽家的兒子就應該是這樣。”也許是因為電視裏的帥哥美女太多了,那種標準的美看多了也就越來越沒有感覺,沒有個性的美無非是一個空殼。當然,我們也不主張非要裝醜來凸顯個性。筆者認為,主持人外形的獨特性應該是在尊重自身天賦條件的基礎上,放大與節目風格相符的那部分特征,給自己的形象定位,使主持人的形象個性能夠很好地和節目融合在一起。王小丫在外形上不算最漂亮,但是,她在《開心辭典》裏親切、溫柔、聰明的一舉一動獲得了觀眾對其形象個性的認同;李詠怪模怪樣,試想,如果沒有適合他個性張揚的《幸運52》,也許至今還埋沒在央視默默無聞呢。因此,外在形象隻有和節目的定位結合在一起,才能尋找到適合自己表現的個性。
當然,很多時候,外形條件是不可能改變的,天生麗質自然最好,但如果不怎麼樣,也無須一定要依靠化妝來改變自己,一個人當他/她學會欣賞自己的外形時,所流露出的自信應該是最美的,對主持人而言,這一點尤其重要。
第二,除了外在形象的獨特性以外,主持人個性魅力的展現主要依賴於語言表達,語言表達是主持人個性體現的重要手段,因為語言的表達能夠較為全麵地顯示出一個人的學識修養、道德素質、知識結構、文化水平等。如果一個主持人知識貧乏、視野封閉,在主持節目時,語言絕對會暴露這些缺陷。鳳凰衛視曾有《李敖有話說》這檔節目,雖然我們不可能拿李敖與主持人相比,但從中確實可以讓人感受到,當“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知”的李敖表演單人脫口秀時,試想,如果沒有平時那麼好的知識積累,沒有這麼全麵的知識結構,沒有已成習慣的深度思考,李敖的語言表達該會是多麼枯燥。
語言的表達是一個人思想的集中體現,正如作家用文字語言進行著對生命和人類的思考,畫家用畫麵語言述說生命和情感的體驗一樣,主持人是用口頭語言向大眾傳播,它負載著主持人的思想和感情,展示自己對社會、對生活的理解,並把理解的意義傳達給受眾。因此,如果說觀眾喜歡或者欣賞某位主持人,很大程度上是欣賞他/她的思考方式,因為隻有獨特的思考方式才能帶來獨特的表達方式,獨特的表達方式才是主持人個性最集中的體現。
怎樣的語言才有個性呢?應該說,這一點是因人而異的。當白岩鬆說出“這不是一個英雄的時代,而是平民的時代;這不是一個喜歡表演的時代,而是喜歡自然的時代;這不是一個故事的時代,而是一個講述的時代”時,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氣勢磅礴的語言表達的喜好,那種講究大排場,喜歡用排比句的風格會經常出現在白岩鬆主持的節目中,他的語言表達相對比較張揚,富有激情。白岩鬆曾經在《麵對麵》中主持過一個《長江與桑蘭》的話題,我認為,這個節目比較真實全麵地反映了白岩鬆的語言表達方式及他的邏輯思維能力。〖HF〗今年的7月至8月,長江沿岸的抗洪搶險和遠在美國受傷的體操運動員桑蘭同時得到了所有善良人們的關注。
雖然桑蘭的受傷涉及的隻是一個人的生命和前途,而長江的水情卻涉及千千萬萬的生命和國際發展的前途,但這遠隔大洋同時發生的不幸卻屢屢透露出一種相同的質量和感人的因素。
首先是沒有人抱怨,長江今年的洪水為曆史中最大,1954年特大洪水隻持續了20多天就讓人觸目驚心,而今年的洪水已持續了40多天,但麵對持續的天降雨水,沿江的人們並不問天、恨天和怨地,而是用自己的脊梁接受了這個現實,並與國人一起在與曆史中最大的水患進行鬥爭,咬緊牙關,無所畏懼地進行抗爭,這正是最後勝利的來源。
而遠在美國受傷的17歲的桑蘭在忽然降臨的災難中也沒有流下一滴眼淚,當美國醫生不得不告訴桑蘭“你再也站不起來了”,桑蘭的父母已經抱頭痛哭的時候,桑蘭依然沒有哭,幾秒鍾過後,她堅定地說:“沒關係,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真的很想把桑蘭的堅強告訴給長江邊所有抗洪搶險的人們,讓他們知道遠在美國有個17歲的女孩和你們一樣的堅強,我也同樣想把長江邊上和江水抗爭的故事講給桑蘭聽,讓這17歲的小姑娘知道,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堅強,而有中國人的地方,也一定會有奇跡發生的。
〖J2〗當桑蘭發生不幸後,善良的人們也都伸出了援手。桑蘭暫時站不起來了,但她卻在受傷後一直生活在愛中。錢副總理去了,大使去了,美國前總統去了,當紅的大明星去了,更重要的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愛心也都去了。我想桑蘭不會孤獨的,因為有那麼多的人牽掛著她。〖J〗
〖J2〗而在大洋的這一邊,長江兩岸的受災群眾也在承受這種愛。水情雖在長江邊,卻仿佛其他地區的人們也都切身感受到了一樣,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物的捐物,抗災不僅是長江邊上人的事,而是所有中國人的事。這個時候也許我們更能理解“國民”這兩個字的含義。〖J〗
所有的人都盼望著,人群中的愛心能使長江抗洪最終勝利,還能讓桑蘭在人們的注視中站起來。現在,桑蘭還躺在床上,長江的抗洪搶險也正如火如荼,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因為在中國人將來的記憶中,1998年7月、8月份,是兩個和堅強、愛、勝利有關的日子。(《東方時空》,1998年8月14日。)〖H〗之所以不厭其煩地摘錄這段話,無非是想說明,一個人的語言風格就是他/她個性的體現。看白岩鬆的很多節目,都有相同感受,他的語言要比崔永元華麗好多,氣勢很足,而且比較喜歡總結,比如最後的一句“在中國人將來的記憶中,1998年7月、8月份,是兩個和堅強、愛、勝利有關的日子”。我們經常會在白岩鬆主持的節目中聽到類似的話語,與其說那是用來感動或震撼觀眾的,不如說,也許在那瞬間感動的首先是他自己。個性無所謂好壞,關鍵是看主持人如何展現,隻要是自己真實、自然的流露,就有觀眾喜歡,最怕的是語言沒有個性,說來說去無非就是套話、廢話和空話,無關痛癢,不著邊際,這類節目主持人很難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舉一例子,北京電視台有品牌欄目《第七日》,該節目的主持人元元算是摸著了北京人的脈,一說話老百姓就愛聽。她的語言充滿了機智與詼諧,常有令人拍案叫絕的亮點出現。從這種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中,不難看出她的思想深度、文字功底以及語言駕馭能力。有人說,如果沒有元元,中國電視節目中稱得上懂得幽默、有平民意識的主持人似乎隻能讓崔永元這樣的男性所專有;幸好還有元元,我們才知道,女主持人也並非都得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模樣漂亮、口氣溫柔。無論是從前的《元元說話》,還是現在的《第七日》,老百姓就是喜歡聽她講話,聽她帶著那麼一種外冷內熱的勁兒把新聞說得有滋有味。就連最愛挑理兒的大爺大媽也都喜歡她,每周眼巴巴地守在電視機前等著聽她講話,然後心滿意足地說上一句:“元元這姑娘,真不錯。”(h://.ookide.com.)
元元說話,具有很強的交流感,即使是一些負麵新聞的報道,她也不總是冷嘲熱諷,而是善於用感性的語言帶動受眾進一步的思考,不是灌輸式的說教,而是在平等交流中調動受傳者的心理參與,因而有效地強化了新聞信息的傳播活力,深化了傳播信息的內涵。如下麵這條新聞,元元是這樣說的:〖HF〗據《廣州日報》報道,前不久在山東,高考閱卷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一位女教師在評閱曆史試卷解析題第三小題時發現,有一份卷子這道題沒答,在答案處竟然用透明膠紙貼著一張50元的鈔票,看來是想收買閱卷老師高抬貴手,老師立即報告了領導。據介紹,這份試卷目前正在處理之中。
以前那個年代,聽說過白卷先生往卷子上寫語錄喊口號的事,如今不喊口號了,改貼鈔票了。不同時期的試卷,還真能體現不同時期的特色。可錢的作用再大,有能往試卷上貼呀?這孩子,昏了頭了!(吳鬱:《“說新聞”口語、方言詞彙運用對風格的影響》,《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3年,第2期。)〖H〗像這樣的說話風格,在元元說新聞中隨處可見。既善解人意,又“幽他一默”,還同時達到了教育人讓人深思的目的。所謂語言的個性,由此可見一斑。像陳魯豫的緩緩道來,楊瀾在采訪名人時的“橫衝直撞”,“咄咄逼人”都非常可愛,令人喜歡。因此,我們說,每個主持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說話方式,關鍵在於怎樣的說話方式才能吸引觀眾的收看和喜歡,這就是我們把它稱之為“個性”的東西。
第三,還需要指出的是,主持人的個性風格必須要與欄目的風格合而為一。在追求個性的過程中,主持人可以超越自我,但絕不能超越節目的定位。拋開節目而張揚個性是不切實際的,也是行不通的。縱觀主持人事業的發展曆程,曾經出現過節目造就主持人的時期。在那段時期,主持人隻要碰上一個好的節目,就可以憑借節目的紅火一舉成名。歸根結底節目仍是主持人發揮個性的客觀載體。離開了這個特定的空間,主持人將成為無源之水。
展示自我與融入節目並不矛盾,而且也隻有在節目中展示自我,才能被觀眾所接受。因此,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主持人隻有在節目中充分地展示個性,才能使自己和節目與眾不同。(魏金成:《新任節目主持人所麵臨的壓力及對策》,《電視研究》2004年第5期,第31頁。)李詠主持的《幸運52》應該是個最好的例子,隻有在《幸運52》中,李詠的才情、個性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空間,他的主持才被觀眾認可,如果離開了這個節目,李詠還會是個大家喜歡的節目主持人嗎?答案也許未必。因此,主持人的個性張揚一定要考慮與節目本身的風格相得益彰,才可能真正發揮優化傳播的作用。這一點,我們還將在下一節中具體涉及。
〖2〗第二節個性主持的形成與特點
主持人培養自己的個性,形成自己的風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是做一兩期節目就可以形成的,而必須要經曆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堅持。白岩鬆說,主持人必須說自己的話,走自己的路,始終堅持做自己,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突出自己的概念。
那麼個性主持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麵我們將分層論述。〖H5H〗一、主持人的個性主持應該是在節目的基礎上形成的“自我”與“非我”的統一〖H〗個性是主持人的一種質量,是主持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征,是思維與智慧的外化與延伸。在現實的電視實踐中,觀眾看到的白岩鬆、崔永元等富有個性的節目主持人,在傳播過程中用其獨特的方式在表述,用其嫻熟的方法在傳播,這便是抽象意義的個性在現實中的體現。(陳亞棟:《彰顯個性——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審美取向》,《電視研究》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