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特點
生理特點
一、髒腑嬌嫩,形氣未充
髒腑,即五髒六腑;嬌嫩,即嬌氣、嫩弱之意;形,指形體結構,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氣,指生理功能活動,如肺氣、脾氣、骨氣等;充,即充實、完善之意。所謂髒腑嬌嫩,形氣未充,即小兒時期機體各係統和器官的形態發育及生理功能都處在不斷成熟和不斷完善的過程中。
二、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生機,指生命力、活力。生機蓬勃,發育迅速,是指小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無論在機體的形態結構方麵,還是各種生理功能方麵,都在迅速、不斷地向著成熟、完善的方麵發展。
病理特點
一、生病容易,傳變迅速
由於小兒髒腑嬌嫩,形氣未充,形體和功能均較脆弱,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調,乳食不能自節,一旦調護失宜,外則易為六淫所侵,內則易為飲食所傷,故病理上表現為易於發病,易於傳變,年齡越小越顯突出。
二、髒氣清靈,易趨康複
雖然小兒發病容易,傳變迅速,但小兒活力充沛,對藥物的反應敏捷;病因單純,憂思較少,精神樂觀。隻要診斷正確、辨證準確、治療及時、處理得當、用藥適宜,疾病就容易很快康複,正如張景嶽《小兒則》雲:“其髒氣清靈,隨撥隨應,但能確得其本而撮取之則一藥可愈。”
1.小兒防病諺語
若要小兒安,用三分饑、三分寒。
小兒脾胃病較多,這是因為小兒髒腑方嬌嫩,脾胃易傷,故要注意節食,掌握“三分饑”,則可防小兒腸胃病。
小兒為純陽之體,陽氣較盛,故不宜過熱,掌握“三分寒”,則小兒禦寒能力增強,可防小兒外感病。
2.小兒驚風(急、慢驚風)
驚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以抽搐、神昏為特征的證候。本病以1~5歲小兒為多見,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
本證的發病有急有緩。凡起病急暴,屬陽屬實者,統稱急驚風;病久中虛,屬陰屬虛者,統稱慢驚風。
蟬蛻兩個,燒焦黑,研細麵,溫開水衝服,黃酒為引(可在溫開水內兌黃酒少許),一日服二三次,甚效。
燒蟬蛻法:用卷煙盒內的錫紙包蟬蛻,火上燒出煙,以焦黑為度,切莫燒成灰;或將蟬蛻裝小瓷罐內,泥密封口,火上燒亦可。
3.小兒盜汗小
“盜汗”是指夜間入睡後汗出,醒後兒即止。多由於陰虛內熱,即迫體內陰液外泄,有傷身體,宜及早治療。
治法:五倍子焙黃,研細麵,取少許,用唾液調和如蠶豆大,敷臍上,膠布貼封,勿漏氣。一般一兩次可愈,最好在小兒晚間睡覺前敷貼。
【注】五倍子不要焙成焦黑,以黃為度。
4.小兒口瘡
吳茱萸25克,搗碎,晚間臨睡前,醋調敷足心,用布包紮。次日晨取下,一般一次可愈。
敷藥法,古人有男左女右之說。實際上雙腳均敷更好,以上為敷兩足心用量。
調藥時,勿過稀,以軟為度。
5.小兒鵝口瘡
鵝口俗稱雪口,嬰兒舌上、口內滿布白屑。初發生於舌及頰部,繼而滿口,妨礙哺乳及呼吸,如蔓延至咽喉,可形成窒息危症,故應及早治療。
治法:五倍子10克,雄黃5克,冰片1克,共為細麵,用紗布蘸涼茶,再蘸藥麵,塗口腔。如已蔓延到咽喉,出現呼吸困難等症時,應就醫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