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丫丫與我鬧得正歡,我電話響了,丫丫抓起電話就大喊一聲“喂”,然後就愣在那,不吭聲,接著就把電話塞給我。我接過電話,是院媽,她問剛才是丫丫嗎,怎麼跟她說話沒反應呢?我回到,可能是害羞吧。院媽掛電話時還善意提醒,小孩子要擅於溝通交流呀。
掛了電話,我覺得真需要幹預幹預了,不追求嘴巴甜,可起碼的禮貌還是要學滴。隨後我給丫丫講了接打電話的基本禮儀,比如接時要說“你好”,掛時要說“再見”等。接下來就讓丫丫打給姥姥,丫丫很喜歡姥姥,也就答應了,可接通後,沒說兩句,就開始顧左右而言他,答非所問了。我接過電話,對老媽講了我的“試驗”,老媽很支持,說可以多試幾次。
姥姥會在電話裏講故事,丫丫聽得入迷,不由得多問幾句,交流順暢了許多。看丫丫對講電話不再抗拒,就有事沒事讓丫丫跟小夥伴打個電話。時間久了,丫丫也會主動給小夥伴打電話,畢竟用電話傳達信息很方便。比如我,幾乎離不開電話,要是哪一天出門忘帶電話,就好象身體缺了塊重要的部分,簡直坐立不安。
後來,丫丫接打電話就很小意思了,在電話裏也能跟人侃侃而談了,當然,接打電話都少不了一句“你好”,丫丫很有禮貌滴。
(丫媽囉嗦)
很多孩子喜歡接電話,但通常都是大聲“喂”一聲就跑掉,不會進行正常完整的交流。對此,父母可通過相關行為進行引導。丫媽建議如下:
由被動到主動
教孩子接打電話,可以走一條“由被動到主動”的道路。起先要求孩子接打電話,等孩子適應了,再引導孩子有事沒事的主動地打電話給熟悉的人,直至孩子能夠順利使用電話。
模擬情境訓練
對於孩子在接打電話中出現的害羞、緊張、交流不暢等情況,父母可與孩子進行模擬情境訓練,教孩子打招呼、表述自己的想法、推測對方的感受等。
(專家點評)
接打電話是很普通的行為活動,但經過有意訓練,孩子不僅學會了懂禮儀有禮貌,而且獲得了良好的交流表述能力。
學會接打電話的基本禮儀
接電話要說“你好”,掛電話要說“再見”,對方講話時要認真聽,回答問題時要仔細講,學會接打電話的基本禮儀,不僅能有效完成信息傳遞的目的,而且使雙方保持愉悅心情。
獲得完整表述交流能力
很多孩子平時嘰嘰喳喳,但接打電話時就一臉茫茫,支支吾吾,這是“交流障礙症”的表現。父母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用心,讓孩子多模擬,多練習,獲得完整、清晰、順暢的表述能力。
96.喂養寵物:從小善待人類的朋友
動物和人類之間的特別友誼,總是能輕易打動人心。《導盲犬小Q》是,《忠公八犬》是,《我和狗狗的十個約定》也是。或許是因為動物的世界太單純,你給了它一,它還了你十。家庭如若飼養動物,在享受它們帶來的歡樂的同時,一定要做到耐心照料、定期檢疫、不離不棄。
(寶貝趣事)
一直覺得責任感是很沉重的東西,某項決定一旦作出,就必須負責到底。有時候甚至覺得責任感很恐怖,就像當初我不願生孩子,不是怕生產的痛,而是怕那份沉甸甸的責任。一個生命就這樣完全掌握在你手中,他是好,是壞,無不依附於你,那種壓力太大了。所幸我頂住了壓力,有了心肝寶貝丫丫,生命又開啟了新的一章。
不過,我還是拒絕養寵物。表麵上我總說,養寵物,家裏該變得多髒呀,不行,我有潔癖。實際上,內心裏我還是害怕負責,那是一個生命呀,我若是辜負了它,該是多大的罪過呀,我實在承受不起。
但女兒總是媽媽的克星,丫丫特別喜歡小動物。平時在小區裏,跟別人家的狗狗可以玩半天,路上逮到漂亮小貓咪,抱在懷裏就不想撒手,惹得我急急跟貓貓主人道歉。每次丫丫提出買隻小貓小狗之類的要求,我都慌忙跳過,等到她抗議連連時,我就說一大通理由糊弄過去。有時丫爸看不下去,勸我就養一隻貓啊狗的。我立馬搶白道,它們要吃喝拉撒,會生老病死,怎麼可以隨便養一隻,再說你的過敏性鼻炎不想好了嗎?丫爸張張嘴,不吭聲了。
終於,在丫丫第N次站在賣金魚的攤子前可憐巴巴地哀求我時,我無奈地點點頭。丫丫高興地蹦得老高了,歡歡喜喜挑了幾尾魚,還非要自己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