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高興的回家,將好消息告訴了所有人。
狗子舍不得,“和尚,你去讀書,寄宿後,不回家嗎?”
李麗笑得沒心沒肺,“對,我成績優秀可以免費讀書。學校免費提供宿舍,我就不想來回跑。那樣太累。再說,我是因為父母雙亡,作為慈善生被接收的,更要住校了。”
沒點破狗子的心思,德叔隻說,“你自己看著安排,休息時回家,給你做好吃的。”
“好。”李麗點頭答應。
“行李都帶上,吃的也帶上,洋人的東西吃不習慣的。”春花拿來幾瓶醬菜。
李麗高興的接過瓶子,“謝謝,我就好這一口。對了,大家放在我這裏的物資,一會我把鑰匙交給德叔。以後,我隻拿分紅不拿工資。”
德叔擺擺手,“東西我收著,工資也要拿。在學校,自己多買點好吃的,人家隻免了學費和住宿費,吃飯還是要花錢的。”
李麗又吩咐,“小光,喜子,鐵蛋,你們幾個小的,在家要努力認字,讀書,教會學校旁邊有小學。我給你們打聽,如果招生,送你們去讀書。”
“真的?我們也可以讀書?”三個小皮孩子眼睛發光。
李麗點頭,“當然。公司免費供你們讀書。春明,春花,狗子,包括德叔,隻要你們想讀書,公司都免費供。這算是我們公司的福利。”
德叔好笑的搖頭,“都讀書,誰來做生意?”
李麗說,“你當老板,請人做事。生活好了就要享受。該讀書的年齡就要讀書。”
春明搖頭,“算了吧,讀書還不如做生意。我不是讀書的料。”
“嗬嗬~~”
1938年10月10日,李麗進了聖約翰教會學校。
家裏的孩子們,德叔想送進旁邊的育才小學。
喜子,春花,狗子不好意思和小光,鐵蛋一起讀一年級,就讓他倆讀書後,回家教他們。
給狗子和鐵蛋取名時,李麗才知道,隻有鐵蛋和小光這兩個小蘿卜頭比她小。
喜子叫林雙喜,12歲,
狗子取名張誌海,15歲,
鐵蛋,隻記得自己姓王,取名王誌清,8歲。
燕家三兄妹,春花16歲,小光7歲,春明18歲。
德叔叫張安德,讓她詫異的是,他才22歲,他的小姨才28歲。
春明每天都會安排一個黃包車接送小光和鐵蛋,時不時給李麗帶家裏的吃食。
李麗抽時間畫表,讓他們學拚音的聲母韻母,再拚拚音,認漢字。
幾個人學字的速度提高了許多。
一人一本帶拚音的故事書,一本書讀完,拚音熟練了,字也認了不少。
自從喝了靈泉水以後,李麗和小夥伴們的身體得到改善,記憶力也變得很好。
小光和鐵蛋讀書很努力,就是不喜歡鬼子話,覺得學得很費勁。
李麗感歎,“現在每個學校都要求學習鬼子話。就當學方言了。”
用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教他們。比如,畫五十音圖,和學拚音一樣,分成聲母,韻母。平假名、片假名和羅馬音聯動記憶。
大家都認為她很厲害,卻不知道這全是她的好不容易總結的方法和技巧。
,,
聖約翰教會學校是租界的貴族學校,
隻要成績優異,享受減免學費,每年大約隻有三分之一。
海城淪陷後,放寬政策招生,
對失去親人的外僑子女,學費按公立學校減半收費。
作為慈善生被接收的更少,不僅要成績優異,而且父母雙亡,才完全免學費和住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