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能會有相信別人卻並不真的相信別人的心態。謹慎而固執的人,多持不信任人的態度,並以這種心態來左右自己的行為。他並不是沒有相信別人的意念,但他具有希望人家能信任他的強烈意念。
對於這種人,就得事先為他設計一套理由,“你這麼做,不但對你自己,對他人也是有幫助的。”用這樣的話,勸其曉明大義,方能將他說服。
一個賣寶石或毛皮的推銷員,對一位正在猶豫不決的主婦說:“你用這些東西,一定能使你更加美麗,而你先生也會更喜歡你。”這句話的含義是說,你這麼做,並非全是為了自己,同時也是為了你先生。她必定極樂意買下。如果更進一步地說:“即使你買了它,若想脫手也能高價賣出,這樣對於你的家庭,又何嚐沒有幫助。”對方一聽,必定會認為,她買下這個東西並非為她一人,也是為了家庭等。
這種方法並非隻適用於市場。
日本古代名人豐臣秀吉,有一次想沒收所有農民的刀槍武器等,但遭到農民們的強烈反對。由於農民們受過的欺騙太多,對那些統治者也早已恨透了,此時若以強製手段,必定引起農民的反感。
於是,他靈機一動說:“這次,我要將這些沒收來的武器用來製造寺廟用的器材、鐵釘等,使神靈得以供奉,並且為了國家,為了全民,也需要百姓專心耕作。”
果然,農民們心甘情願地將武器交出。
本來,那些農民是不肯交出武器的,但經豐臣秀吉曉明大義,便覺得還有什麼不可以呢?然而,他們還是上了豐臣秀吉的圈套。
一個人到底怎麼樣,有時候很不容易做出判斷。但是,如果這個人一向說話算數,那麼我們多半都願意與之結交。因為不管別的方麵如何,隻要他具備了這種品質,那麼他就是一個能夠為別人負責的人;而既然他能夠對別人負責,那麼在自己與他交往的時候,又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呢?
與這樣的人在一起,我們就會有一種信任感。事實上,正是這種信任感為這個人贏得了廣泛的朋友,從而也奠定了他事業成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