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完善自我,一流素養的修煉 (2)(2 / 3)

“禮儀”一詞,最早的意思是指掛在箱包上的標簽,其功能是告訴人們裏麵裝了什麼。有了這個標簽,箱包在過關時就可免於開箱檢查了。後來,社交場合中用來提醒客人應該注意哪些事項的小卡片也用這個詞來表示,這些注意事項就是“禮儀”,也就是標簽的作用。於是,遵守這些“禮儀”、讓自己的行為符合卡片上的規定,就成了上層階級的要求。

拿破侖在出任意大利遠征軍總司令前,與約瑟芬喜結良緣。約瑟芬儀態萬方,什麼事經她之口很容易讓人心悅誠服。拿破侖當時在法國雖然已經有了許多忠實的信徒,願意為他赴湯蹈火,但和約瑟芬的那種魅力相比,這些人的作用簡直不值一提。她在客廳、沙龍裏的作用,比起拿破侖在戰場上的角色,一點都不遜色——在這些地方,她是當之無愧的統帥。不隻是法國人把她奉為女王,在被拿破侖征服的那些民族,人們也對她愛戴有加,那麼她的個性之中,究竟有些什麼特別的地方呢?

她自己的話就是很好的解釋。一次,她對一個友人說:“通常我說話的時候不會說‘我要什麼什麼’,隻有一種場合例外——我經常會對人說:‘我要我周圍的人都幸福快樂。’”

在路上,她拋給人們的隻是一句普普通通的“早上好”,但整個的一天,人們都感覺到了早晨的芬芳。

良好的舉止足以彌補一切自然的缺陷。通常,一個人最吸引我們的,不是容貌的美麗,而是舉止儀態的讓人誠服。古時候,希臘人認為美貌是上帝的一種特殊恩寵,但同時,如果一個美貌的人表現出某種不好的內在品質,就不再值得我們膜拜。在古希臘人的理想中,外在的美貌其實是某種內在美好氣質的反映,這些氣質包括快樂、和善、自足、寬厚和友愛等等。政治家米拉波是法國一個出名的醜男,據說他長了一張麻子臉,但卻沒有人不被他的風度所折服。

一種性格的美就像藝術上的美一樣,那種柔和、舒暢的感覺令人神往。有很多人的心靈不能更上一層樓,向世人展示更優美的品質,一旦表現出粗暴、唐突,不合時宜,其價值自然而然就會受損。而實際上,隻要我們多加修飾,注意舉止文明,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據說,古希臘著名畫家阿佩利斯為了畫好日後風靡希臘的美神圖,事先曾專程到各地遊曆,以便仔細觀察各類年輕貌美的女子,將她們的長處都彙集到他畫的美神身上,整個過程曆時數年之久。同樣的道理,一個舉止文明的人,應當注意觀察、研究他所接觸的各種文化圈子的人,擇其善者而從之,這才能使自己擁有真正的教養。

一個聰明人曾經打過一個比方說,我們扔一塊骨頭給一隻狗,狗會撲過去用嘴銜住,不過它的尾巴並不會擺動;但如果我們把狗喊過來,撫摩它的腦袋,親手把骨頭遞給它,狗就會做出感激涕零的樣子,尾巴來回擺個不停。連狗都懂得好歹,知道用什麼方式表示感激之情;但一些無情無義、不懂得分辨是非好壞的人竟然從來不會表示感激之情。

英國愛丁堡的古斯裏博士曾經說過:“如果你在羅馬向人問路,當地人都會彬彬有禮,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複。但是,如果是在我們蘇格蘭,你要向人問路,得到的回答會是:‘你往前走不就得了?’之所以有這種差別,還真不能怪那些下層社會的人。一般老百姓所以不懂禮貌,根源還在這個社會的上層人士也缺乏教養。我還記得第一次到巴黎的時候,那裏的一切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第一個晚上我和一個銀行家待在一起,他帶我去一座公寓。到了那裏,一個女仆過來給我們開門。那銀行家彬彬有禮地脫下帽子,尊敬地稱呼女仆為‘小姐’,還向她低頭鞠躬。在巴黎,我們所看到下層人士一個個都非常有教養,原因其實在於,那裏的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