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維尼曾經說:“熱忱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如果你能夠讓人們相信,你所說的確實是你自己真實感覺到的,那麼即便你有很多缺點別人也會原諒。最重要的是,要學習、學習、再學習。你一定要努力,否則,再有才華也會一事無成。我自己就是這樣,有時為了徹底把握一個細小的環節不得不花上數年的時間。”
在巴黎的一家美術館裏,陳列著一座美麗的雕像,它的作者是一個身無分文的貧窮藝術家。每天,他都到一間小閣樓上工作。就在作品模型快要完工的時候,城裏的氣溫驟然下降,降到了零攝氏度以下。如果黏土模型縫隙中的水分凝固結冰的話,那麼,整個雕像的線條都會扭曲變形。於是,藝術家就把自己身上的睡衣脫了下來,蓋在了雕像身上。第二天清晨,人們發現藝術家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的藝術構思卻保留了下來,在別人的幫助下,最終有了成形的大理石作品。
美國政治家亨利·克萊曾經說:“遇到重要的事情,我不知道別人會有什麼反應,但我每次都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根本不會去注意身外的世界。那一時刻,時間、環境、周圍的人,我都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
一位著名的金融家也有一句名言:“一個銀行要想贏得巨大的成功,唯一的可能就是,它雇了一個做夢都想把銀行經營好的人當總裁。”原本是枯燥無味、毫無樂趣的職業,一旦投入了熱情,立刻會呈現出新的意義。
一個陷入愛河的年輕人,往往會有更敏銳的感覺,會在他所愛的人身上,看到其他人都看不到的種種優點;同樣,一個受熱忱支配的年輕人,他的感覺也會因之變得敏銳,可以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發現動人的美麗,這樣,即使再乏味的工作、再艱難的挑戰,無論是貧窮還是迫害,都可以堅韌地承受下來。狄更斯曾經說過,每次他構思小說情節時,幾乎都寢食難安,他的心完全被他的故事所縈繞、占據,這種情形一直要到他把故事都寫在紙上才算結束。為了描寫一個場景,他曾經一個月閉門不出,最後再來到戶外時,他看起來麵容憔悴,簡直像一個重病人一樣。筆下的那些人物讓狄更斯整天魂牽夢縈,茶飯不思。
有一個年齡隻有十二歲的小男孩鋼琴彈得非常熟練。一次,他問偉大的作曲家莫紮特:“先生,我想自己寫曲子,該怎麼開始呢?”“哦,孩子,”莫紮特說道,“你還應該再等一等。”“可是,您作曲的時候比我現在的年齡還小啊?”小孩不甘心地繼續問。“是啊是啊,”莫紮特回答說,“可我從來不問這類問題。你一旦到了那種境界,自然而然就會寫出東西來的。”
英國政治家格萊斯頓曾經說過,最有意義的事情莫過於把一個孩子內心潛藏的熱忱激發出來。事實上,每一個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將來可以成就大器的潛質,不僅那些反應敏捷、聰明伶俐的孩子是這樣,那些相對木訥甚至看起來有些愚鈍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潛質。他們一旦產生了熱忱,憑借這種熱忱的力量,原先人們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愚鈍”也會慢慢消失。
蓋斯特原來隻是一個無名小輩,但她第一次在舞台上露麵時,立刻就讓人感覺到她的前途不可限量。她演唱時所投入的熱忱,使聽眾幾乎都像被催眠了一樣。結果,她登台演出不到一星期,就成為了眾人喜愛的明星,開始了獨立的發展。她有一種提高演唱技巧的強烈渴望,於是,她把自己全部的心智都用在了這一方麵。
一切偉大的藝術作品在創作成形的過程中,都會使藝術家沉浸在一種特殊的美感之中。為此,藝術家寢食不安,坐臥不寧,直到最後靈感完全在畫布或大理石上表現出來為止。
一次,一位評論家向著名女歌唱家瑪麗布蘭表達欽佩之情,對她能夠從低音D連升三個八度唱到高音D,大為折服。而歌唱家說:“嗯,那可是我費了很大的力氣才做到的。開始我為了練這個音花了一星期的時間,那個時候,不論我在做什麼,穿衣也好,梳頭也好,我都在試圖發這個音。最後,就在我穿鞋的時候,我終於找到了感覺。”
愛默生的一段話正可以做這一小事例的注解,他說:“人類曆史上每一個偉大而不同凡響的時刻,都可以說是熱忱造就的奇跡。穆罕默德就是一個例子,他帶領阿拉伯人,在短短的幾年內,從無到有,建立起了一個比羅馬帝國的疆域還要遼闊的帝國。雖然他們的戰士沒有什麼盔甲,卻有一種崇高的理念在背後支撐著,所以其戰鬥力絲毫不亞於正規的騎兵部隊;他們的婦女也和男子一樣在戰場上縱橫馳騁,殺得羅馬人潰不成軍。他們武器雖然落後,糧草嚴重不足,但軍紀嚴明,從來不去搶奪什麼酒肉,而是靠著小米大麥最後征服了亞洲、非洲和歐洲的西班牙。他們的首領用手杖敲一敲地,人們簡直比看到一個人拿著刀槍還要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