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悉心培植新中友誼2(1 / 3)

尾聲:李光耀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獻給了新加坡的獨立和建設事業,他對振興新加坡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1983年9月,在他60歲生日的宴會上,他談了自己對人生的看法:

自從經曆了50年代和60年代的磨煉和苦難之後,我會覺得那種生活(比方說到香港賺錢)是索然無味的。自從我做出了許多生死攸關的決定和經曆了重重危機之後,我對事物的看法,我的抱負和優先考慮的事項,都有了基本的改變,而且我相信這種改變是持久的。我的身心和情感結構,也就是硬件方麵,可能沒有改變,但我對上天的感應,對榮華富貴的觀念,也就是軟件方麵,卻由於我的經曆而受到限製。不論硬件(天賦)的貯存量有多大,沒有軟件(教養),硬件就不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自1973年以來,我又學到些什麼呢?我學到的是更多有關人類和人類社會萬古不變的基本道理,使他們能夠精益求精的各種方法,同時也意識到一直存在著退化甚至崩潰的危險。

我了解到文明社會是多麼脆弱,特別是在東南亞。處在這個瞬息萬變、革命浪潮洶湧澎湃的時代裏,我也已經了解到個人的成就是微不足道的。我現在60歲,比50歲時更了解到世俗間一切的榮耀和成功都是短暫的,一切感官方麵的享受和快樂都是容易消逝的,如曇花一現,而不像思想、道德或精神方麵的滿足那麼永恒持久。

李光耀為之奮鬥了一生的新加坡現在已經成為相當發達的國家了,新加坡同時還是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新加坡的成就舉世矚目,為此,李光耀贏得了“小國大偉人”的稱號。1984年,在《李光耀40年政論選》出版前夕,為配合該書的出版,新加坡《聯合早報》采訪了李光耀,在這個訪談錄中,李光耀總結了40年的治國經驗和對新加坡未來的看法,並且也談到了他的家庭成員。我們全文錄下這篇訪談錄,將有助於讀者全麵了解李光耀傳奇的一生。

過去、現在、未來:(李光耀訪談錄):動員人民支持好政策,激勵人們發奮圖強:問:由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報集團出版的《李光耀40年政論選》收集了您在過去40年來的演講。您治理了新加坡超過1/4個世紀,是否能趁這個機會跟我們分享您的治國藝術?

答:首先,必須能夠動員人民支持那些能夠改善生活水準和生活素質的計劃和政策,更重要的是這些計劃能為他們的子女帶來更好的生活。要讓人民看到未來的遠景,告訴他們如何能夠置身其中。同時,也必須建立架構和機製,讓每個公民有平等的機會受教育,能夠找到工作或者經商,或者從事一種行業或專業,為社會創造財富,並且得到應得的報酬。

我們必須提供足夠的獎品,激勵人們發奮圖強,加倍努力。我們必須讓人們認識到一切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問:從40年代中期到後期,您還在英國留學,當時日本人已經離開了,而新加坡和馬來亞的馬來亞民主同盟的政治運動搞得非常激烈,這樣的運動會不會也對您後來的政治決定跟參與政治活動有一定的影響?

答:當時,我們隻能斷斷續續地從報章或從家鄉寄來的剪報中,獲得來自馬來亞和新加坡的消息。英國報章偶爾也會報道有關馬來亞戒嚴的消息,不過新聞都很短。所以,當時新馬的發展對我每天日常的思考沒有影響。但很明顯的是英國準備把心血交到共產黨人或民族主義者手裏。1950年,我在馬來亞論壇上發表演講時就曾分析當時的局勢。

問:您能不能特別談一下您在劍橋大學念書的時候,英國社會的氣氛對您在政治生涯有什麼影響?

答:那是個充滿了偉大承諾的時代,英國正在經曆社會的變遷。戰爭剛剛結束,英國政府打算為英國工人創造一個平等的社會,也就是開始創設一個福利國,提供廉價市鎮會住屋、免費醫藥、免費牙醫服務,派發免費眼鏡,以及提供慷慨的失業福利。對來自殖民地的新馬留學生來說,這自然具有可取代共產主義的巨大吸引力。直到70年代,我們才看出這是一連串大問題的導火線,而且這會使英國經濟無可避免地走下坡。因此,1959年,當我們一上台執政,我們就把政策扭轉過來。我們停止提供免費藥物。起初,人們拿藥物得付5毛錢,後來調整到1元。我們看到提供免費藥物會造成浪費。因為醫生沒法子看那麼多病人,人們已習以為常,到醫院去就索取足夠一個星期服用的抗生素。當病人兩三天內還未複原,他們就把免費的抗生素丟掉,去看私人醫生,付5塊錢向私人醫生買抗生素,服用這些抗生素後,身體也好了。我們很快就看到英國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那是導致英國沒落的原因之一。除非英國能早日放棄這一套,否則無法取得繁榮,因為他們已不再發揮民族的動力,努力進行競爭。

家庭未影響政治生涯,妻子是力量的源泉:問:請問您的家庭對您有怎樣的影響?哪一位家庭成員對您的性格的塑造,扮演一定的角色?

答:我的家庭,我的父母和祖父母教我怎樣分辨善惡是非,教我不要做傷害別人的事情,他們也塑造了我的性格,但他們並沒有影響我的政治生涯。

我的妻子是力量的源泉。她令我放心,萬一我遇到不測,她會好好地替我帶大三個孩子。她確保我的孩子得到妥善的照顧和教育。我不必為日常照顧孩子的問題操心。她也協助我在律師樓的工作,那時我在反對黨陣營,我仍舊當律師。當我執政時,我經常沒有時間潤飾我的演講稿,我就把要講的念出來,由她去潤飾和拉緊文章的結構,最後的稿件由我修飾。當然,如果她不同意我的觀點,我們會辯論。不過,她知道需要由我去決定采取怎樣的立場,因為我必須把零零碎碎的段落整理成一氣嗬成的文章。

問:李資政,您在回答問題時提到您的家人,父母和祖父母,教導您分辨是非善惡,教導您不可做傷害別人的事情。您可以進一步闡明這一點嗎?您也說“他們塑造了我的性格”,如果您的性格的塑造不是那樣子的話,您是否會從政?

答:我不認為那對我的從政有影響。他們培育我的方法,就像任何一個華族大家庭一樣,從家人的教導中,我知道做什麼事情是不對的,如果去做的話,我就嚐到藤條的滋味,我就知道那是不應該做的事情,我也接受這是做錯了事。我在家裏須對長輩有禮,我須守規矩,用晚飯的時候,必須先稱呼長輩,才能進餐。從外頭回到家裏,或出門之前,都得向長輩請安。這些對一個人童年的成長過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你成長的過程中,這些夜以繼日灌輸進你腦海中的價值觀就會慢慢萌芽。我們今天的最大憂慮就是做父母的都在外頭工作,孩童也沒跟祖父母同住,除了女傭和電視之外,就沒有人給孩童灌輸價值觀了。所以,這是令人感到憂慮的。

問:您的家庭是否具有濃厚的客家人傳統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