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經濟學,你的未來隻有艱辛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經濟學?經濟學與我們的幸福相關嗎?

首先,經濟學是一種講究效率、研究需求滿足的思維方式,它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改進生活、認識世界的武器。了解基本的經濟定律,大家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行為的效率、思考的目標性,更好地從個人的成本收益角度衡量自己的得失。

其次,經濟學是一種觀念,一種正確認識財富、幫助財富實現增值的觀念。經濟學教人用效率和得失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己。如果人們能夠自覺思考自己生活與學習中的行為是否具有效率,衡量自己在其中的得失,那麼就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財富智商。

年輕的我們或許還在繼續攻讀,或許剛剛步入社會,也或許已經工作幾年了,對社會和自己的人生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也許你會樂觀地認為今後的經濟發展永遠都處於上升狀態,人們的工資永遠在不斷增長,今天透支信用卡明天工資發下來就可以還上。但是現在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經濟出現了股票價格下跌、失業率上升和通貨膨脹率上升的現象。大學畢業生也遇到了更為慘淡的就業市場。身在職場的人們,都會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職場法則深有體會。這些現實都擺在我們麵前,那麼我們如何來麵對這些現實呢?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現實中,但往往並不能很好地把握現實。因為我們雖然身處信息時代,但麵對泛濫的信息不知孰真孰假,不知該相信什麼?正如當我們為日益高漲的房價發愁的時候,2007年牛氣衝天的股市又讓我們欣喜了一年,當興奮的激情還沒有完全退卻,全球金融危機又將我們拉回到殘酷的現實裏。當我們還沒有抓住一個經濟熱點的尾巴的時候,接踵而至的下一個浪潮又將我們淹沒。生活在這個變化的時代,我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選擇是對是錯,擺在我們麵前的機遇很多,我們不知道怎樣去選擇!因此我們必須學點經濟學,從經濟的角度來判斷未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把握住事情的真相,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既成的現實。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變化莫測的經濟社會裏不至於敗得很慘。

我們都生活在經濟社會中

我們每一個人從呱呱墜地,直到垂垂老矣,這一生當中,始終都在麵對一個基本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有史以來,人類一直所麵對的,那就是——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生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一直在不懈努力。

無論你相信還是不相信,不管你承認還是不承認,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已經徹底被“經濟”所“挾持”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與所作所為,全都與經濟活動有關,隻有掌握了“經濟”我們才會生活得更好。

當前,金融風暴席卷全球,讓每一個關心自己能否生活得更好的人,開始關心起經濟來。大家切實感受到了“經濟”的重要性。從工資待遇的變化到自己手中貨幣的升值與貶值,從銀行利率的浮動到基金股票的走勢,從物價的漲落到房價的波動,無一不牽扯著人們的心。

那麼,什麼是經濟學?如何從經濟的角度看待我們的婚姻、戀愛、麵子、交際、教育?價格大戰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價格背後的真相是什麼?怎樣才能理性消費,不做冤大頭?如何利用信息指數指導自己的經濟行為?做事要考慮哪些成本?誠信製度對我們有著怎樣的意義?這些問題,始終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它們的影子。商場為什麼總是在運用各種促銷手段不惜降價銷售產品?為什麼現在二手市場如此流行?為什麼房子越來越貴?如何讓公司變得更加強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找到一個“金飯碗”?身在職場的人,都會對“適者生存”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