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好評如潮(1 / 1)

《那卡的曙光》是一本鼓舞人心的書,能讓那些目前正身處不幸的人看到更多希望的曙光。

——吉米·卡特(美國第39任總統)

特威西格耶·傑克遜·卡古瑞看到了艾滋病帶給自己親人的折磨,也經曆了失去親人的痛苦,正是這切膚之痛讓他化悲痛為力量,決心為家鄉正在遭受病痛折磨的人做些事情。卡古瑞讓我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隻有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會勇擔社會責任,為那些不幸的人著想。如果你還對自己幫助別人的能力有所懷疑,那麼請讀讀這本書吧,它會打消你的疑慮,甚至改變你今後的心態!

——伊斯梅爾·比阿(暢銷回憶錄《長路漫漫:一個童兵的回憶》作者)

非洲大陸艾滋病泛濫,遙遠的地理距離讓很多美國人都覺得這跟自己沒有關係。但通過《那卡的曙光》,特威西格耶·傑克遜·卡古瑞給我們具體描述了一個個艾滋病孤兒的生活經曆,他們有名有姓,有自己的經曆,正是這真摯感人的文字讓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他不僅給那卡艾滋孤兒學校的孩子創造了機會,更重要的是他還給烏幹達的其他孩子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更珍貴的愛。特威西格耶·傑克遜的經曆極好地詮釋了這樣一個道理:隻要不放棄,一個人同樣可以改變世界!

——朗·霍爾(《紐約時報》暢銷書《世界上的另一個你》作者之一)

讀到第49頁的時候,我已經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的眼裏已滿是淚水,以前讀書的時候我從未如此動容過,這還是頭一次。麵對殘酷無情的艾滋病毒,麵對這被摧殘得奄奄一息的烏幹達家鄉,這個男人勇敢地站了出來,同命運抗爭,雖然他一個人的力量有時會顯得微不足道。如果《那卡的曙光》沒能觸動你對非洲艾滋病孤兒的同情,那麼請您考慮去看看心髒病專家吧,因為你可能更需要一顆被感動的心!

——林·文森特(《紐約時報》暢銷書《單打獨鬥:佩林自傳》作者)

在遙遠的烏幹達西南地區,特威西格耶·傑克遜·卡古瑞為艾滋孤兒建起了一所愛的學校。他用自己的行動回答了我們的疑問,“什麼才是真正的鄰裏?”在他娓娓道來的故事中,這些人仿佛就在我們身邊,也成了我們的鄰裏。

——約翰·丹福斯(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

特威西格耶·傑克遜·卡古瑞所代表的是一種不容忽視的力量。他是一個有遠見的社會企業家,而且做得很成功。《那卡的曙光》很感人,它讓我們看到了卡古瑞的不懈勇氣和執著信念,正是這樣的力量讓他為烏幹達農村的孩子送去了教育的希望。每次讀我都不忍放下,書中的故事總會讓我感動得流淚。

——馬亞(全球兒童基金會創始人、主席)

作為一個烏幹達人,作者用自己的視角為我們描述了村子裏麵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們有過艱辛、有過苦痛、有過付出、有過希望,當然也有自己的快樂。這本書拋開了枯燥的數據,向我們展示了烏幹達人真正的生活。特威西格耶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回報自己的鄰裏,這樣的故事真的讓人很感動。今天,我們還需要傾聽更多像《那卡的曙光》這樣的故事。

——馬丁·海耶斯(家扶國際聯盟兒童保護專家)

從備受艾滋病和貧困的折磨到用教育創造奇跡,特威西格耶·傑克遜·卡古瑞在書中詳細地為我們講述了這種轉變的點點滴滴。傑克遜用自己那顆炙熱的心回報著家鄉,為烏幹達兒童的未來做出了巨大貢獻,正是他的幫助才鼓勵這麼多人堅強地活了下來。

——傑卡西·胡貝爾(美國國際開發署烏幹達項目和平公正處理事)

這本書也是研究非洲社區發展的佳作,讀者們在被書中故事感動的同時也一定會想著如何盡自己的一份力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弗蘭克·拜姆吉薩(世界銀行非洲事務顧問)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奇跡,即使是靠著這些石頭,一個人也能為非洲的孩子築起教育的堅固根基。這些故事著實讓人感動。

——克萊斯道·朱馬(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國際發展實務教授)

特威西格耶·傑克遜·卡古瑞在烏幹達一個偏遠的地方為艾滋孤兒建起了希望的學校,雖然資源有限,但他用自己對夢想的執著、對未來的渴望和對朋友的信任創造了奇跡,還竭盡全力用最周全的辦法在自己的家鄉抗擊最大的敵人——艾滋病。他用生動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烏幹達農村生活的圖畫,書中的每個章節都在講述不同的故事。而且,他在書中還給我們提供了解決第三世界問題的新模式,資源雖然不多,但是我們有對未來的渴望、對生活的樂觀,也有社會各界的支持,還有那麼多朋友的幫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梅裏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曆史學退休教授,前烏幹達馬凱雷雷大學教授)

謹以此書

獻給我的哥哥弗蘭克、姐姐姆巴巴齊,還有我的母親以及非洲所有幫助艾滋孤兒的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