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表聽完,劉玉的一番言論後。劉表頓時感覺,劉玉此人胸襟寬廣。並不是那種為了,一己私欲棄族宗理法而不顧的那種人。
隨後劉表便說道,漢王賢弟,老哥我聽君一席話,頓時茅塞頓開。某已經決定,某把手中職權。全部交出來。但是老哥哥我,有一個不請知情。就是哥哥我家兩個娃?
現在呢,就是二子,劉琮的勢力頗大。而長子劉琦,現在跟隨雖然在漢王賢弟這裏弄了一些侍衛回去。
但是老哥我還是擔心,為兄走後,二子奪位再起爭端。所以賢弟,可否在某把手中兵權以及政權給了賢弟後。賢弟可否給二子一個不錯的待遇。
劉玉聞言立即說道,皇兄多慮了,既然某願意招降於你。必然不會虧待於你。某會把二位先侄派到其它地方擔任職務。
待日後皇兄看到他們二人的政績後,再決定將王位轉給誰。屆時的王位者,以後又不在荊州。而那時候,某想即便是你的外戚蔡家也於事無補。
劉表聽完劉玉的話後,頓時感覺茅塞頓開。是呀當自己成為無權之人後,自己的兩兒子在被調到其它地方理政。所有政績都是歸陛下決定的。
到時候誰的政績好,某便將王位傳與誰。在經過一番陛下的調遣安排。
估計二人就不會冒著性命之憂,去爭搶一個無權無勢的王爵了。
當劉表想通其中關鍵後,劉表就對劉玉說道。
賢弟某決定把荊州之地的,軍政大權交與賢弟。某也和璋弟一樣,在長安城中做個閑散王爺就行。
如果賢弟用的到,家中不成器的子嗣。賢弟說話。某立即讓那兩個不成器的兒子來賢弟麾下效勞。
某也看看我家那兩個兒子是否能夠為我大漢,做出多大功績。
到時候某看誰能夠,把自己轄區百姓治理好了。誰就把這個王位傳與誰。
而這也算,幫助某立世子的一道考驗了。望賢弟成全為兄的一番心意。
劉玉聞言,心中無比得意。但是嘴上卻說著。皇兄自古立長不立幼。何必讓侄子們受那份苦呢。
直接將劉琦立為世子不就行了嗎?,再說了劉琦這些年做的事情皇兄也看在了眼裏。
接下來的大漢就需要,劉琦先侄這種。能夠守護一方的官員。
自古以來開國之後,就讓那些個文臣守護一方的百姓穩定民心。如今的大漢如同剛被洗禮過。常年戰爭,要被各路諸侯把大漢百姓弄的是民不聊生。
等賢弟我,拿下交州之地後。某也要向陛下盡言,讓陛下勸課農桑。這樣大漢百姓才能從黑暗的戰爭期,遠離戰火。
然後等個幾年,某就把大軍拉到其他國家。某會讓所有大軍對其他國家搶地盤。
然後把手中的野戰兵,全部讓其死在開疆擴土的路上。或者讓這些兵卒,為新的領地當守軍。
當我等也打不動了,某也辭去官職。某也安享晚年。屆時我大漢也能為我等記下豐功偉績,傳唱千年。
至於這一生的對錯就是後人去評價去吧。
劉玉這樣說完之後,劉璋和劉表二人也是悵然一笑。
隨後二人起身,向劉玉深深的鞠了一躬。表示二人對劉玉的敬意。
第二日,劉表就上朝,所有大臣也全部來到了大朝會上。而劉協也是不情願的來到了朝堂上。
隨後劉表上奏,自知年事已高。力不從心。想把荊州之地交出來。讓朝廷派人管理荊州之地。
隨後劉協說道,朕,真心把所有事務交給皇叔劉玉了。這些事情就由皇叔劉玉處理吧。
既然皇伯把荊州之地的軍政大權都交給了朝廷,那朕也不能不理會。就封皇伯湘王吧。
另外擬旨,朕自登基以來,感覺愧對列祖列宗。今有漢王劉玉皇叔,定國安邦。為大漢作出很大功績。朕感覺自愧不如,朕欲禪讓皇位與王叔劉玉。
朕要擇日祭祖儀式,它日沐浴焚香傳位於漢王劉玉請辭。
當滿朝文武大臣得知此事後,頓時已驚。皇上這是怎麼了。
不過這時劉玉站了出來說道,陛下何必陷微臣於不忠呢。陛下三番兩次的,請辭。臣罪該萬死。
這時劉協說道,皇叔,朕也是經過幾番思考的。朕如今在這個位置上,也不能給百姓一個安逸的生活。而皇叔你能讓天下百姓,不再受饑餓困擾。
另外先皇也願意,讓皇叔接下大漢大旗。再說了,就以皇叔的功績,朕真的已經封無可封。朕也隻能將皇帝位讓出來。要不然讓天下百姓如何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