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陳嶼當初的預感是對的,最近一段時間,他的生活簡直就糟糕透了。
他有自己的生活習慣跟一些小潔癖,而這一切都隨著鍾曉琴懷孕,丈母娘入住,將這個矛盾充分的擴大。
他喜歡每天忙完繁雜的工作回家後,能夠安靜的打理他的魚。
而鍾母跟大多數家庭婦女一樣,有些話癆,所以這就導致,陳嶼無法通過打理魚,消磨時間釋放壓力,整個人難免有些煩躁。
而情緒是會傳染的,鍾曉琴性格活潑比較粘人,更加渴望交流跟陪伴。
以前她在單位,猶如一個便利貼一般,被同事指揮的團團轉。
可是自從懷孕之後,這一切發生巨大的改變,沒有人指揮她做事,剛開始她還有點不適應,可是等適應過後,突然感覺孩子就是自己的幸運星,讓自己的生活得到巨大的變化。
因為身份角色的轉變觸發了視網膜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對於一件事情,或者一個群體,產生興趣跟關注的時候,人會出現選擇性的記憶,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關注度提到最高,會下意識忽略掉一些,不相關的消息。
嚴格意義上來說,大數據篩查也是從這方麵演變過來的。
簡單點來說,如果你平時特別喜歡釣魚,那麼你就會發現,身邊喜歡釣魚的人,突然變的多了起來,相關的話題也多了。
而鍾曉琴是個孕婦,所以本能的去關注這方麵,突然發現身邊的孕婦變多,隨之而來的是這方麵的話題變多。
看著人家丈夫細心照顧妻子,如何的小心翼翼,耐心有加。
再加上身邊的人,時不時會說相關的話題,聽著人家的孕期生活,在對於一下自己的生活,心裏越發的不平衡,特別是她嚐試改變無果後,就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
在這種負麵情緒的加持下,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會被擴大無數倍,更何況當初兩人結婚,因為經濟情況等多方麵因素,陳嶼並沒有選擇辦婚禮。
每個女孩大多都有對婚禮的憧憬,鍾曉琴也不例外,沒有婚禮對她來說是一種缺失,這種失落藏在她心裏,隨著不滿越來越多,思想也越來越是偏激。
而陳嶼為了避免跟丈母娘發生直接衝突,所以盡量晚一點回家。
這在鍾曉琴看來,就是對於自己的不在意,結婚的時候沒有婚禮不在意,懷孕以後沒有陪伴,還是不在意,心中的委屈不滿越積越多,所有的情緒如同一個火藥桶,隻需一個火星就能徹底引爆。
陳嶼今天的工作非常的不順,因為新人采訪操作失誤,導致素材廢了了不能使用。
出現這種事情,頂頭上司大發雷霆,將整個部門罵了一頓,做為責任編輯,即便不是因為他的失誤,他也要想辦法進行補救,找同行借了采訪的素材臨時頂上。
陳嶼回到家中的時候,鍾母剛做好晚飯,這段時間陳嶼的態度,她其實心裏也有不滿,隻不過眼下這種情況,她自然不會火上澆油,正好今天難得準點下班,趕忙招呼陳嶼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