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把各式各樣的人凝聚到自己的周圍嗎?
你想讓他們為你貢獻聰明才智嗎?
你想做到令行禁止,並使人心服口服嗎?
你想讓自己的下屬組織成一支團結向上,充滿活力和創造性的團隊嗎?
你想讓自己成為一名充滿魅力,人人願意追隨效忠的領導者嗎?
為此,你需要帶人的藝術。
一、會用人之長,還要會用人之短
重視每一個人才
領導者要贏得下屬的尊重,就應當重視身邊的每一個人才,像“淘金”一樣地發現人才,重視人才。
有一個人即將背井離鄉,到別的地方去居住。行前,他特意去拜訪拉比,請拉比給他一些忠告。拉比想了想,就講了一個故事:
有位住在柏林的猶太人,時常夢見一個碾米廠的地下埋藏了許多珍寶。有一天,他終於控製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決定去挖掘這個寶藏。
第二天黎明,他來到碾米廠,小心而仔細地挖掘起來,可是院子幾乎挖遍了,也沒有挖出一星半點兒東西來。
碾米廠的主人聞聲趕來,問他為什麼到此亂挖一氣。他隻得說明緣由。廠主聽完高聲大叫:“真是太奇妙了,我也經常夢見一個住在柏林的人,他家院子裏埋藏著許多珍寶。”
廠主還念叨出那個人的名字。這名字正和這個柏林人的名字一樣。這個柏林猶太人趕忙馬不停蹄地回到自己家裏,挖掘自己的院子,沒有想到還真的挖出了許多寶貝。
拉比講完故事,對前來請教的人說:“你知道了吧,有時自己的院子裏也埋藏著許多寶物,隻是我們沒有挖掘而已。”
這個世界並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發現人才的眼睛,領導要做到知人善任,就應當有一雙善於識才的“慧眼”。
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領導者都堅持這一點:一個讓人甘心追隨的領導者應當是下屬的知己。領導者關心、尊重、理解下屬,並為之提供成長發展的機遇,使其有知遇之恩,才能讓下屬“士為知己者死”。
鬆下幸之助引以自豪的就是從平凡人身上取得不平凡的成果。鬆下幸之助從不去著名大學裏選擇人才,而是十分注意從公司內部員工中發現人才,量才使用,在使用中注重實際工作能力和效績,用人不論親疏。他把許多年輕人直接提拔到重要工作崗位上,如1986年鬆下幸之助提拔名不見經傳的山下俊彥出任鬆下公司總經理,而將自己的女婿,鬆下正治由總經理改任總董事長。這次人事安排令人十分驚訝,因為山下俊彥不僅與鬆下幸之助毫無血緣關係,而且又年輕。但鬆下幸之助慧眼識英才,山下俊彥出任總經理後,根據世界市場形勢的變化和家用電器發展趨勢,果斷地改變原公司生產體製,由生產家用電器單一製造係統擴展為生產電子科技產品等多門類的生產體係,使公司銷售額逐年增加,造就了鬆下電器公司新的發展階段——“山下時代”。
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鈔票沒有了可以賺回來,機器壞了可以換回來,但如果失去了員工的向心力,隻怕千金也買不回來。隻有贏得了人心,才能“士為知己者死”,從而最終贏得企業的成功。
由此可見,領導者隻要真正關心、尊重、理解下屬,並為其提供成長發展的機遇,讓自己成為下屬的知己,這樣才能換來下屬對你的一片赤誠。
不以個人的好惡標準識人
領導者對人的看法,不能以個人的好惡標準來決定。因為人的興趣、愛好、性格各有所異,不能隻憑自己的愛好,以己之見來斷定某人是否為賢。有的領導者往往感情用事,看到某人的脾氣和誌趣與己相投,便不再注意這個人的其他方麵,就把他當成了人才。這樣,往往會形成領導者自己的“人才小圈子”,出現隻有符合領導者心意的人才能被重用,不符合領導者心意的人隻能被埋沒或者另尋出路的現象。
唐高宗時,大臣盧承慶專門負責對官員進行政績考核。被考核人中有一名糧草督運官,一次在運糧途中突遇暴風,糧食幾乎全被吹光了。盧承慶便給這個運糧官以“監運損糧考中下”的鑒定。誰知這位運糧官神態怡然,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腳步輕盈地出了官府。盧承慶見此認為這位運糧官有雅量,馬上將他召回,隨後將評語改為“非力所能及考中”。可是,這位運糧官仍然不喜不愧,也不感恩致謝。原來這位運糧官早先是糧庫的混事兒,對政績毫不在意,做事本來就鬆懈渙散,恰好糧草督辦缺一名主管,暫時將他做了替補。沒想到盧承慶本人恰是感情用事之人,辦事、為官沒有原則,二人可謂“誌趣、性格相投”。於是,盧承慶大筆一揮,又將評語改為“寵辱不驚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