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在複旦大學攻讀廣播電視學博士學位的論文,以下為博士論文的後記:

當同窗們已經開始互相交流後記感言時,我的這份後記還無影無蹤呢,倒不是因為沒有真情實感,實在是由於平時工作太忙,而我的博士論文也正是在平日繁忙的工作之餘完成的。

“忙是你的常態”,這是我的導師陸曄教授在我踏進複旦校門時貌似不經意的一句話,但正是這句話伴隨著我度過了三年的博士學習時光,也正是這句話在我每當因工作繁忙而對博士論文心生煩躁時安慰和鼓勵著我,使得這篇近二十萬字的論文得以與大家見麵,也終於使得我在絲毫沒有影響本職工作的情況下順利取得了博士學位。因此,我最要感謝的就是我的導師陸曄教授,雖然學不了她與生俱來的聰明頭腦,但她廣博的知識和對學術敏銳的洞察力是我一直以來所敬仰和希望學習的;此外,每次在陸老師辦公室看到成群的學生來訪,在感歎陸老師如此受學生愛戴和歡迎之餘,我更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她那樣受到學生的尊敬和喜愛;最後,我的這篇博士論文從開題到成文都是在陸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逐漸成形的,非常感謝她不厭其煩地幫助我整理思路、完善論文措辭和修正研究方法,可以說沒有陸老師這三年來的教導和對我博士論文的指導,就沒有我今天獲得的博士學位,所以這裏我要真心對陸老師說聲“謝謝”。此外,在我的博士論文撰寫過程中,孫瑋教授和殷曉蓉教授從開題到答辯都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而在複旦新聞學院的其他教授,如李良榮教授、黃旦教授、童兵教授等為博士開設的課程中我也受益匪淺,在這裏我要向以上這些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

除了我自己的導師,最要感謝的是我的丈夫朱曄,在讀博士這幾年來,他給予我的理解、體貼和幫助浸漬在分分秒秒的生活中,看著我的這篇博士論文,過往的點點滴滴便湧上心頭:當我連續幾日對著滿是英文的國外文獻幾乎失去耐心的時候,是他幫我翻譯那些結構異常複雜的句子,也是他幫我平複了煩躁的情緒,讓我繼續戰鬥;當我經常在午夜三點論文寫作告一段落後將他硬生生從睡夢中搖醒,聽我興奮地講述今天研究寫作的心得時,又是他睡眼蒙矓地耐心地堅持著聽完,並不失時機地適當給予點評,幫助我在深更半夜再一次理清自己的思路;當我偶遇瓶頸,又被繁忙的工作影響而失去應有的理智,焦躁不安地發脾氣和掉眼淚的時候,還是他強忍著被我當作出氣筒的委屈,笑臉相迎地撫慰我,雖然屢遭失敗,但仍然不離不棄,直到我徹底發泄完畢回歸正常……其實回憶之中的感動又何止這些,雖然無法將之一一呈現於這份後記當中,但那份感情、愛情、親情和無數的感謝永遠在我的心中。提及親情,我的父母為了我的博士論文和博士學位也付出了無數:還記得2008年暑假,為了讓我安心搜集文獻、整理思路,我媽媽專門趕來上海為我做飯,酷暑中她本應在家躲清閑,但卻為了解決我的後顧之憂,讓我安心學習,冒著炎熱來照顧我的飲食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