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用主人翁意識,鍛煉員工負責精神二(1 / 3)

負責是主動自發的。

安德魯·羅文,美國陸軍一位年輕的中尉。時正值美西戰爭(1898年4月至12月美國與西班牙之間發生的爭奪殖民地的戰爭)爆發。美國總統麥金[美國第25任總統(1897-1901)]急需一名合適的特使去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軍事情報局推薦了安德魯·羅文。

在孤身一人沒有任何護衛的情況下,羅文中尉立刻出發了,一直到他秘密登陸古巴島,古巴的愛國者們才給他派了幾名當地的向導。那次冒險經曆,用他自己謙虛的話來說,僅僅受到了幾名敵人的包圍,然後設法從中逃出來並把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一個掌握著決定性力量的人。

整個過程中自然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與個人的努力相關聯,但是,在這位年輕中尉迫切希望完成任務的心中,卻有著絕對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為了表彰他所做的貢獻,美國軍方為他頒發了獎章,並且高度稱讚他說:“我要把這個成績看作是軍事戰爭史上最具冒險性和最勇敢的事跡。”

這一點當然毫無疑問,但人們更應該意識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並不是因為他傑出的軍事才能,而是在於他優良的道德品質。因此,羅文中尉將永遠為人們所銘記。

自動自發就是在沒有人要求、強迫你的情況下,自覺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羅文接受任務後,沒有問這問那,而是憑著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適應環境和形勢,隨機應變,審時度勢,順利完成了工作任務。

作者阿爾伯特在《致加西亞的信》一文中如此寫道:

“我欽佩的是那些不論老板是否在辦公室都會努力工作的人,這種人永遠不會被解雇,也永遠不必為了加薪而罷工。”在這裏我們特別要強調這一點。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是一個自動自發地工作的人,而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則更應該努力培養員工的主動性。

拒絕借口,自動自發地去做好一切吧!萬萬不要等到老板來向你交代任務的時候。做一個敬業,忠於職守的員工,看準了的事就要大膽去幹,而不是一味地墨守成規。

目前,我們的工作也是如此,當上級把事情交給我們的時候,他隻提出了目標和要求,如何處理好這件事情,如何把事情辦好、辦細,就需要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特別是在獨當一麵的時候,每項工作都需要我們自己獨立思考。隻有在工作中具備這種強烈的主動性,才是現代企業需要的具備責任心和自動自發精神的好員工!

自動自發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責任。無所事事、懶散鬆懈的習慣使天賦很好的人步入平庸,這樣的例子並不在少數。無論是曆史還是現實之中,許多成功的人並不一定天賦很高,而是勤奮使他們一步步走向成功與卓越。

老板不在的時候,自動自發地工作吧!這樣一種工作習慣可以使你不斷地超越自我,成為像老板一樣優秀的人。那些獲得成功的人,正是由於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敢於承擔責任而讓人倍感信賴。

自動自發地去工作,而且願意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承擔責任,這就是那些成就大事業者和平庸之輩的最大區別。要想獲得成功,你就必須敢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人會給你成功的動力,同樣也沒有人可以阻撓你實現成功的願望。

兩個青年同時到一家企業麵試。兩個人的表現都很出色,難分伯仲,但是公司隻能錄取一個人。老板說:“這樣吧,我給你倆一個任務,你們試著把我們這次生產的皮鞋推銷到非洲某個島上,然後給我你們的答案。”

一個青年自告奮勇地先去了。

一個月之後,他回來了。他說:“並不是我推銷不出去我們的皮鞋,問題的關鍵是那個島嶼上的人根本就不穿鞋,我也沒辦法。他們那裏根本就沒有什麼市場,到那裏去推銷皮鞋,簡直是白費勁。如果您事先告訴我那個地方的人根本不穿鞋,我就不會去了。我認為聰明的人應該到一個適合他工作的地方去,而不會走彎路。這就是我的答案。”

另一個人也去了那個非洲島嶼。過了一個月,他也回來了。他高興地對老板說:“那個地方的市場太大了,簡直超乎我的想象。那裏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穿鞋的好處,我請他們嚐試一下,如果好就付錢,如果不好,沒關係,可以退回。沒想到,他們穿上之後就不想再脫下來了。這次生產的皮鞋被訂購一空,我還帶回來很大一筆訂單。”第二個人用自己的行動給了老板一個完美的答案。

結果已經很清楚了。老板說:“一個真正的人才,絕不是自封的,而是的確能夠創造出自己的價值。第二個人用行動告訴我,他是一個值得被委以重任的人,因為他負責。”

第二個人的確值得委以重任,因為他是一個能夠為工作負責到底的人。他沒有強調整個推銷過程的辛苦,而是把最終完成任務的結果告訴了老板。由於他負責的態度,他最終贏得了賞識。

對我們而言,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上,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

一旦領悟了這一秘訣,人們就掌握了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能處處以主動盡職的態度工作,即使從事最平庸的職業,也能增添個人的榮耀。

責任根植於心,表現更加優秀。

雷鋒是全國人民學習的好榜樣,他甘於奉獻的精神始終鼓舞著我們每一個人。

1940年12月18日,雷鋒出生在湖南望城縣一個貧困家庭,7歲就成了孤兒,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後,他進入學校讀書。1960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入工程兵運輸連。入伍後,他刻苦學習,努力工作,苦練軍事技術。他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還經常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做好事,助人為樂。他在日記裏寫道: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並全心全意地實踐“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

雷鋒的“螺絲釘精神”的形成源於一件小事的啟發。

一天,在望城的山間小道上,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同時映入了張書記和雷鋒的眼簾。小雷鋒蹦蹦跳跳,一腳踢飛了螺絲釘。張書記卻上前幾步,彎腰撿起來,把螺絲釘上的灰擦幹淨,鄭重地交給雷鋒:“留著,會有用處的。”

就這樣一彎腰、一句話,一個老共產黨員的言行竟然影響了一個年輕人的一生。在後來雷鋒寫的日記中,螺絲釘被雷鋒反複思索,終於形成了獨特的“螺絲釘精神”。

1960年1月12日,雷鋒寫道:“雖然是細小的螺絲釘,是個細微的小齒輪,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個的機器就無法運轉了,莫說是缺了它,即使是一枚小螺絲釘沒擰緊,一個小齒輪略有破損,也要使機器的運轉發生故障的。盡管如此,但是再好的螺絲釘,再精密的齒輪,它若離開了機器這個整體,也不免要當作廢料,扔到廢鐵料倉庫裏去的。”1962年4月7日,雷鋒再次寫道:“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於有許許多多螺絲釘的聯結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鏽。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