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何清這麼說,謝無塵也不由得好奇的看著他,畢竟關於地獄、閻王、善惡輪回之說在民間可是深入人心的。
雖然有些讀書人自以為清醒,認為所謂鬼神之說不過是無稽之談,是一些上位者愚民的言論,而他一個皇室出身,從小被精心培養的太子殿下似乎更不應當信這些,但事實上,正是因為他出身皇室,反而比常人知道更多關於這個世界的真相。
他出生那日天生異象,國境西北常年幹旱之地天降甘霖,皇宮上方出現霞光,鳥雀繞皇宮三日不散,尤如百鳥朝鳳,被傳為一大美談。世人皆道太子乃天降福星,是神佛庇佑之人。國師更是預言太子福運加身,乃天生功德仙,非凡俗之人,終有一日會得道飛升。
謝無塵本來對這些也有過懷疑,他兒時有段時間曾認為祥瑞之說可能都是巧合,不過是有心之人諂媚天子的媚上之言罷了,也可能是父皇利用來鞏固皇家權威、宣揚皇室威儀的手段,畢竟仙人、鬼神從來都隻存在於傳說,雖有記載,但太過模糊久遠了,不由得讓人懷疑不過是些嘩眾取寵之言。
他曾問過國師,問過父皇母後,可他們都隻是笑笑,說他是個有福之人,鬼神之說,於旁人是虛妄,可於他而言便是真實。
謝無塵在身為太子時,也曾微服私訪民間,那時的民間早已立了許多太子的生祠,據說那是他父皇在他誕生後下令修建的。
那些大臣、宮人、太監們都說,父皇給了他無上的榮寵,畢竟曆朝曆代從未見過給太子,尤其還是剛出生的太子立生祠的。
許是因為他出生時的祥瑞之兆和國師天生仙人的預言,又或許是有他常常下訪民間,察民生之苦,為百姓申冤辦事,仁政親民的緣故,總之他在民間頗有威望,生祠裏的香火倒是從來不缺的。
民間的百姓供奉他,除了是皇帝的政令,也有是因為他自身的德行,他們是真心相信大雍的太子將來能做個仁政愛民的君王,便是成仙,日後也定會庇佑他們這些大雍的子民。
他們不僅供奉他,也供奉其他神明,不一而足,各門各派,看得人看花眼。雖然在不信的人看來這些是迷信,是愚昧,但百姓們卻是真切的虔誠信仰著,真心的祈願,將這些當做自己心靈的慰藉和寄托。
也是從他們口中,謝無塵了解到了關於地府、關於輪回之說。這些都是在皇宮裏不會出現的言論。
本來他也隻是當作誌怪奇談來聽的,直到他十五歲那年生辰,一位年輕的青衫男子駕雲而來,出現在他的生辰宴上。
那男子自稱雲鼎道人,那一介散修,看著十分年輕,不過而立之年的模樣,可周身的氣度不凡,好似那高嶺之花,讓人覺著多看一眼都是冒犯。對於臣子帝王的跪拜,他也是神色淡淡,一副古井無波的模樣,仿佛他生來高貴,站在雲巔,讓人不敢心生褻瀆。
也就是從那天起,他才知道外言都是真的,原來世上真的有仙人,而他也從那天起脫離了凡俗太子的身份,正式拜師修道。
從師尊口中謝無塵得知,在他出生那日師尊便有感而來,到皇宮見了他父皇。他對他父皇提出了收徒之意,表明會在他十五歲之時前來正式收徒,“無塵”便是師尊為他起的名,意為希望他擺脫塵世,潛心修道。
而他父皇呢,他父皇自然是欣然應允的,皇家能出一位仙人那可真是無上的榮耀,成為一位仙人,超凡脫俗,求長生之道,怎麼看都比成為一位凡間帝王來得好。
皇帝私心是為兒子前程,可於公而言,將來多一位仙人庇佑,大雍何愁黎民生計,何愁不能千秋萬代!
所以大雍皇帝對於這個兒子是又喜愛又帶著幾分敬畏,恨不能將最好的都給他,這也使得他剛出生便得封太子,早早便有了生祠受萬民供奉。
也正是因為到了修真界,接觸了修道,他才發現許多民間傳說並不都是杜撰。雖然百姓供奉的神明大多是虛構,但有些傳說故事、仙人事跡還真是有跡可循的。正是一些仙人下凡遊曆時見不平之事或見人間苦難不忍,出手相助,才留下了那麼多傳說。
可許多自然事件,凡人所為,有些也被歸到了仙人身上。
由於百姓們大多數自己都不明自己供奉的是哪路神仙,不明對方尊號身份,那些供奉大多在修真界也是無人認領的。
不過謝太子並無這樣的苦惱,大雍的百姓都清楚自己供奉的是誰,謝太子也能清楚感受到百姓們對他的信仰以及他們的祈願。
言歸正傳,正因如此,謝無塵對於百姓間口口相傳,傳得有鼻子有眼的地府傳說是相信的,以為或許會有出入,但也不會差太多。他也曾好奇向師尊求證過,可師尊卻說“生前不問身後事”,便不再多言,他也就沒再追問了。
如今真到了“身後”了,沒想到竟與自己曾經想的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