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編寫這本書的初衷是怕麻煩。
到現在為止我主持過的婚禮有2800多對新人——我早期主持過婚禮之“新人”的孩子們都有上大學的了。 主持婚禮最頭疼的是婚禮舉行之前,總有家長或者新人要多次找我們商討婚禮如何舉行的事:其實對於他們來說,哪次婚禮都是家中頭等大事,每個細節都要反複考慮;而對於主持人來說,每次婚禮的程序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為了一個婚禮而要反複商討,於我來說總有些浪費時間的感覺。於是我便於8年前擬就了一份《煙台婚禮大綱》,把我所總結的煙台婚禮所要注意的事項一一列舉。再有人來請主持人商議如何舉行婚禮之類的“商討”,我便把《大綱》交給他們自己了免得我一定要到場了:這樣做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節約時間的效果。
但後來我就發現圍繞著我的《大綱》,其後煙台市麵上很是出現了一些“偽大綱”:不僅不能起到正確指導婚禮舉行的作用,而且其中頗有一些偽科學甚至迷信庸俗的東西出現。有人甚至偽造了我的名義編寫了不同版本的《婚禮大綱》《婚禮指南》《婚禮流程》《婚禮必知》等等,便有人和我開玩笑:到底哪個版本是你的東西?“大料”的“料”字究竟是哪個字?
時間稍長,我便有了編寫這本《煙台婚禮指南》書的意圖。
首先,結婚是人生中一大要事:自古以來“嫁娶”便是同“生死”等並列的“人生大事”,重視婚禮是應該的。我們有那麼多的《懷孕指南》《生育指南》《防病指南》《升學指南》《教育指南》之類,為什麼就不應該有一本切實可用的《婚禮指南》呢?如果我們能把煙台婚禮活動中所有智者的智慧集中起來提煉其精華剔除其糟粕,從而給更多的家庭以切實的婚禮指導,讓更多的家庭免除不必要的煩惱和焦慮,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和諧從容,讓社會諸方麵在婚禮中更加和諧,何樂而不為呢?
其次,不論煙台還是北京、上海,其實婚禮是當地民俗文化的一個集中體現。我們現在編寫“煙台婚禮指南”的工作,其實也是在挖掘發現整理煙台的婚俗文化:而膠東的婚俗文化又確實是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很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作為一個煙台文人,做這樣的工作其實也應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之一。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呢?
第三,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煙台的婚禮活動有了越來越豐富的形式與內涵。作為記錄時代足跡的新聞工作者,我們已經通過自己的筆觸,記錄下了煙台婚禮近年來可喜可賀的變化和豐富多采的燦爛(見書後附錄);而作為一個文化工作者,及時掌握煙台婚禮活動的新變化並及時去偽存真激濁揚清,給後人留下符合時代特色的煙台婚禮喜慶、熱烈、和諧、高雅、有序、合作的一麵,也應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之一吧?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去嚐試努力呢?
最後,作為一個主持了2800多對新人(當然包含多次煙台市集體婚禮以及煙台發電廠、中國銀行、煙台外服公司等單位的集體婚禮的新人也在這個計算數列中)的婚禮主持人,我也不想把多年來的對煙台婚禮的“理解”浪費於個人的腦海之中:畢竟對於無數個第一次舉辦婚禮的家庭來說,這種“理解”可以給他們很多“析疑解難答惑引路”的幫助也就是“指南”的幫助,而對於不少願意做個煙台婚禮主持的年輕人來說,相信這本書的內容也肯定會對他們有所幫助;即使對於參與婚禮服務行業的所有人來說,我也相信這本書會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而能夠幫助別人,不正是我們這些被社會培養出來又想對社會有所回報之人的最大心願麼?
基於以上四點,我把多年來參與煙台婚禮的心得整理出來,是為這本《煙台婚禮指南》,當然其中大多是我一家隻言,還望行家裏手多多指教!
尹浩洋
200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