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生命的痛處(1 / 1)

重讀《廊橋遺夢》,讀懂了一段哀婉而溫馨的愛情故事,也讀懂了一個永恒的話題。

富家小姐弗蘭西斯卡從意大利嫁到美國麥迪遜郡,過了20年相夫教子的平靜生活,後來與攝影家羅伯特?金凱邂逅相遇,這位自稱“最後的牛仔”的人,來尋找一種僅存於麥迪遜郡的廊橋——一種古老的帶棚子的橋。他們在廊橋相愛了,但為了丈夫和孩子,她和他隻能把如火的情感深藏在心裏。於是,一對有情人長久分離……這部在美國發行了一千萬冊的小說,這個令無數洋男洋女們低眉動容的故事,向人們反複昭示著一個古老的話題:生活並不完美。

人生一世,要麵臨太多的矛盾與難題,道德、責任和幸福,在許多時候不能兼顧。誠如弗蘭西斯卡,若是要愛,隨情人遠走高飛,勢必給她的丈夫和孩子帶來傷痛;若是要家,她的情愛,她的幸福,必將被平淡枯燥的生活淹沒,她那怦然而動的心弦將再次歸於沉寂,這真是兩難的抉擇。最後,她選擇了留,一對戀人從此天各一方,把綿長的思念深埋進時光,直到日漸蒼老,直到魂歸廊橋。

人世滄桑,世事多變,誰也不能保證青梅竹馬一定能同結連理,即使是兩情相悅,鴛鴦共枕,同樣不能肯定,在幾十年的歲月裏,愛不會消退,情不會別移。而愛情,卻是生命中可以壓抑卻無法根除的向往!多少悲劇喜劇,就這樣在人間上演。

記得有人說,男歡女愛,乃是“小我”,不值一頌。然而,讀了《廊橋遺夢》,我卻分明感受到,在悲歡離合的時間空間中,隱藏著生命的真實困境。人們曾經無情地譴責第三者,譴責不忠者,爾後,又轉而主張無愛的婚姻不該維持。其實,無論拋不拋棄無愛的家,在每一個第三者插足的愛情中,總有人備受煎熬。愛與家,孰為熊掌?孰為魚?即使是看得清楚,很多時候,最後選擇的,卻不一定就是熊掌。因為命運的陰差陽錯,因為生活的不完美,人們往往在道德、責任和幸福之間進退維穀。

《廊橋遺夢》,不僅僅為世人奉獻了一對自我犧牲的情人,還向我們昭示出生命的真相:生命永遠會有缺憾,而人總要背負著心靈的隱痛前行。不過,弗蘭西斯卡終是幸福的,她有愛在心,含笑而逝。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如果有一雙忠實的眼睛與我一同哭泣,就值得我為生命而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