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少年愁 第十二章 風動(1 / 2)

靈山太虛分觀已修的頗成氣候,雖與太虛山上的一幹宮殿沒有可比性,但在外邊也不難稱上氣勢磅礴壯闊宏偉。此時在大殿一處偏廳靜室內王瑾、李崇煥主客落座。

“什麼……唐皇欲攻伐吞並周邊小國?”王瑾聽到方才李崇煥一言,頗為驚訝道。

李崇煥安穩端坐椅上,手捧清茶細細品味,比起王瑾來竟更多幾分仙家氣派。悠悠道:“不是攻伐,是讓它們收歸我聖統之下。”

王瑾畢竟是得了太虛仙法,雖然修行還淺,但至少也有了些身為仙家門下的心境,隻是片刻便也平息下來,恢複了高人摸樣淡淡問到:“唐皇是否心意已決。”

李崇煥笑而不言。

“既然如此,老道亦沒什麼可說的了,我太虛門乃是世外仙家,不會過問凡塵中事,要老道開壇為軍隊施法祈福,絕不可能,但也不會阻止李皇決意,隻是老道也曾是世俗唐國中人,自己還有一言望與唐皇。”

李崇煥把茶杯輕輕放下,拱手道:“仙長請講。”

王瑾起身緩緩行至窗前,把窗戶推開。放眼望去在那茫茫雲海之下隱約可見街道縱橫房屋星布的拜虛城。

“唐國自開朝至今代代帝王安民息兵,雖偶有征伐也俱是因他國來犯,千年以來,周邊的國家生生滅滅,唯有唐國傳承不敗,萬民歸心諸侯攜土來投,才得國勢越來越強,疆域越來越大。老道斷言,若唐皇秉承先祖之道經營國內皇權親民,不出百年周邊的百姓定會欣然歸依,周邊的國家亦會該號姓李。唐皇如今急功近利,擅起刀兵又是何苦來哉,切莫讓大好江山,盛世繁華毀於一旦。”

李崇煥聽後也不生氣哈哈大笑。

“仙長為唐國著想朕先謝過,但仙長卻是多慮了,朕三年前得神龍來投,氣運傳承,如今全國歸心,黎民俯首,出兵一統天下讓凡世兆憶百姓歸於聖治,乃是秉承天命,怎會毀了江山?”

王瑾略一思索,發現李崇煥話中之意,問道:“李皇所謂天下,莫不是目光還不止在這周邊小國之上?”

李崇煥傲然道:“神仙所料不錯,朕也沒什麼可忌諱的,收服四環隻是第一步,朕既秉天命,定要做得這天下唯一帝王,建不世大業,開萬代太平。”聲音滾滾渾厚好似大海,說到後來,王瑾隻覺眼前真的浮現一條至尊神龍,威嚴無比。

略略運氣把心中幻象平複,王瑾低低一歎:“也罷也罷,老道還是那句話,我太虛乃是世外仙門,不會過問凡塵中事,不阻止,也不會為李皇大軍開壇祈福,既然李皇心意已決便請吧。”

李崇煥起身向王瑾略一拱手道:“朕承龍脈大運,柄天意起兵,實要造福萬民,仙長雖為世外神仙但也該好好思量,順應天意才是。”說罷大步離去。

王瑾默立廳中看著李崇煥高大的背影久久不語,待感應李崇煥氣息遠去,方自開口道:“陸義師兄怎麼看。”

廳堂裏間轉出一個中年道人,看上去卻是比王瑾年輕多了,但既然王瑾口稱師兄想來歲數已不能以外貌分辨。

“李崇煥此人氣息磅礴,明明沒有任何道行卻隱隱帶著一種威勢讓我也受到了影響,真是奇怪。”

王瑾驚訝道:“師兄道行已至魂胎歸一,竟也會受到影響?真是不可思議。”

陸義擺了擺手道:“魂胎歸一放到外邊倒是可以作威作福開個小門派了,但在我太虛內實是一抓一把,後邊還有無窮玄妙沒有參透,遇上些我們無法理解的事其實也沒什麼奇怪的。”

王瑾苦笑,暗道自己道行低微得也算太虛內門弟子的異類了,又想起已離開十年的蕭榆,不知他現在過得可好,大約已然長成個翩翩少年了吧……

正當王瑾思緒飄飄之時,陸義已憑空繪好了一張金符。

“三年前我把龍脈氣運降臨李國皇城之事送回門派,卻沒得到什麼回應,現在李崇煥已生出這許多奇異,還當再告知派裏定奪才好。”言罷法決一捏,對著金符訴說了今日所發生的種種事情,包括李崇煥的怪異與唐國起兵等等,而後抬手一指,金符化光飛去……

王瑾與陸義不會知曉,近乎同一段時間,世俗中另外五個間隔千山萬水,不知相距幾許的強大國家楚、趙、漢、周、晉,秣兵厲馬,帝王的寶劍亦如李崇煥般,正在緩緩抽出,一時間,凡塵暗流急湧,風雲將起。

……

修道之人習大-法,圖自在,革運命,求長存,最缺的是時間,最多的恰恰亦是時間。太虛山上,不知下了幾場雨,不知開了萬千花,光陰策馬,百年大典的三個月轉眼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