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這病得治啊!(1 / 2)

“今天這是陰天了嗎?”

剛剛出了宅子不遠,杜荷便感覺四下一片灰蒙蒙的,可是用手感受了一下空氣的濕度卻是絲毫沒有下雨的跡象,不由的讓他感到奇怪。

“公子,你慢點兒!”

“你們倒是快點呀!一個個慢的像個蝸牛!”

或許是晚上吃的太多,也可能是抗拒晚上出來,反正自打出了宅子小廝幾人走的就十分磨蹭,而杜小三兒更是還摔了幾跤,那感覺就好像醉了一般!

“小五兒,你拉著他點兒,慢點就慢點吧,別摔壞了就行!”

杜荷雖然嫌幾人動作太慢,但自己也不能丟下不管,再說若是貿然突進萬一真遇上狼怎麼辦?於是幾人就那麼磕磕絆絆的向著湖邊走著。也幸好路上的樹也不少,因而他們在趕了一段路後便開始邊找知了猴邊向前摸索。

這裏為啥說是摸索呢?當然是有原因的,因為隨著周邊樹木的增多,杜荷發現自己竟然也看不太清周圍了。雖然他們都點著火把,但也就隻能照亮自己附近一兩米的地方,再遠的話就有些模糊了。無奈之下隻能是停下修整。

“公子,要不,要不咱還是回去吧?”

“是啊!公子,小的們連路都看不清楚,這啥忙也幫不上啊!”

聽了他們的話杜荷似乎意識到了什麼,於是再次確認道:“你們看不清東西?”

“恩!要不也不會摔那麼多次了!”

杜小三兒率先說道。

杜荷再看向其他人,他們也依次說出了自己感受。

“也就能看清半步左右!”

“在外麵還好,可自打進了林子就看不遠了!”

“有火光照著的地方能看見,其他地方啥也看不見!”

聽他們說完感受杜荷突然就明白自己為什麼會以為陰天了,原來並不是陰天,而是他們全都患了一種病。一種在古代很普遍的病——夜盲症。

夜盲症俗稱“雀蒙眼”,醫學術語,指在光線昏暗環境下或夜晚視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見東西、行動困難的症狀。

一般來說,當我們從一個明亮的地方移動到一個黑暗的地方時,一開始是看不到周圍事物的,但隨著時間推移,眼睛會逐漸習慣它,然後就能夠隱約看到那個地方的東西了。 眼睛逐漸適應這種黑暗被稱為“黑暗適應”。 而夜盲症患者則是恰巧缺乏這種“黑暗適應”能力或者這種能力偏弱。

夜盲症是眼科非常常見的一種症狀,病症成因一般分為有遺傳原因的疾病和獲得性疾病,遺傳的就不說了,這個杜荷就算知道他也沒辦法治。而獲得性疾病就簡單多了,通常都是由於缺乏維生素A引起來的角膜軟化症,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在生長發育期內缺乏維生素A,所以導致了疾病的產生。對於這種疾病的治療,主要以補充維生素A為主。

古代夜盲症十分普遍,也是因為營養不良導致的。古代因糧食產量低、賦稅、徭役等諸多原因,基本上普通大眾一生都是在勞作,這也隻能堪堪能生存下來,這也導致家中農田基本上都是種植糧食,而蔬菜也隻有房前屋後種點。而在青黃不接之際還要挖野菜充饑,那時候可謂是真正的吃糠咽菜,甚至連吃糠咽菜也是種奢望。而在這種條件下營養不良也就十分正常了,至於夜盲症?在生死之間這又能算的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