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優勢在哪裏(2 / 2)

國企人員方麵,從劉東這個角度上來看,還真就是一份優勢,私企不缺錢,就算是缺錢,也是缺大錢,缺的是擴充產能的錢。但他們絕對是不會缺,一線員工的錢。在國企裏麵,那些一線員工不想離開,是因為有著國企員工的身份,雖然現在這個身份,已經不太值錢了,但蒙蒙外行的人,也是可以的。

但是在私企裏麵,你這個老板要是敢不給錢,就讓他們工作,別人壓根就不會理睬你?因為這些員工去私企,不就是為的一份工資麼?要是沒有工資,誰樂意給你幹啊?

“劉東說的這兩個優勢,的確是國企的優勢,之所以這些優勢發揮不出來,有著很多的原因。但如果放到私企裏麵,那就大不相同,私企最為注重的就是利益,而他們也會緊跟著時代的潮流。而隻要跟上潮流,以現在國內的市場來看,是很容易消化產品的。

而產品賣出去了,自然就能有錢。有了錢就能發工資,老板也因為有錢,可以擴大產能。進而形成良性的循環。這樣看來,如果讓私企參與改製國企,還是很有可行性的。但是我們如何保證那些私企,的確是有實力,來改製國企,而不是來搗亂的呢?”明白了私企的優勢和國企的優勢以後,羅成對於劉東的這個辦法,已經是很認同了,所以開始進入到實際的階段。

“這點就更加好辦了,你之前不是怕私企的力量不夠,改變不了格局麼?那我們就給那些參與改製的私企,設立一個門檻。什麼樣的廠,對應什麼樣的私企。

打個比方來說,如果這個廠,十萬就能改製成功,並且盤活經濟,那這個廠,就由那些能出得了十萬塊錢的私企老板拿出來做公證,銀行方麵負責監督。要確定他把錢花在了實處。而且這個錢,不能是私企老板從銀行裏麵弄出來的,必須要他自己確實持有的錢,才能夠參與到這個項目當中來。這樣就能夠保證他確實有能力把國企改製成功,而不會出現別的問題。

以此類推,每一個級別的國企,有多大的價值,就要對應相對的私企老板,他們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公平公正。隻要能在財務審核上麵做好準備,基本上就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基礎,在實際工作當中,還會遇到其他的很多麻煩,但隻要把這些麻煩彙總,並且及時的改變措施,等到事情進入到成熟的模式以後,那這個模式,就可以全麵的推廣,即便是解決不了全部問題,但解決大部分的問題,應該也是能行得通的。

隻要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那麼這個關於國企的問題,其實就已經相當於成功了。那個時候,大家也就不會再為國企的問題而發愁了。”劉東自信的說到。

在後世國企改革的時候,這一套模式,應用得是非常廣泛的,也是經過了時間的論證的。雖然在這模式下麵,避免不了一些問題的出現,就比如後世常說的那些國有資產流失一類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就算是不改製,也會出現,隻不過是內部的問題,並沒有擺到明麵上。

而這樣的模式,隻不過是把這個問題表麵化,實際上,還挽留了流失的速度。當然,或許有人會說,這個時候考察國企的價值,並不是很合理,至少什麼地產價值一類的東西,完全就沒有考慮到。

而那些收購國企的人,很多人壓根就不準備蓋工廠,而是直接把工廠推平,蓋房子。或許在後世這樣的理解,是正確的,因為那個時候房價太高,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這個上麵。

但至少現目前,即便是京城三環的地,也被人說是郊區。現如今的四九城,也就在二環以內,算是京城,二環以外,那就嗬嗬嗬。哪裏像後世,五環都是京城的地麵。現如今,五環或許規劃都還沒有出來。

三環以外的地方,那更是沒有人喜歡。連京城的地皮都是這麼不搶手,就更別說小地方。那些地方的地皮,現在拿來有什麼用?蓋房子?也要你能有批文,甚至還要看你賣不賣得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