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修示意二人起身,語氣中滿是寵溺,“起來吧,到阿瑪和額娘這裏來。”
弘曆與弘晝依言起身,分坐於帝後兩側。
宜修輕撫他們的手,溫柔詢問:“這兩日功課如何?可有什麼新學的詩詞或是典故,與阿瑪額娘分享一二?”
隨後兩人呈上了近期的課業成果,待兩人翻閱之後。
弘曆首先開口,聲音沉穩:“回稟額娘,兒臣近日習讀《史記》,對其中《項羽本紀》頗有感悟,項羽英勇蓋世,卻因剛愎自用,終致敗亡,兒臣深感治國需兼聽則明。”
弘晝接著說道:“兒臣則對《漢書·藝文誌》中的諸子百家頗感興趣,尤其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與道家的無為而治,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待兒臣日後細細研讀,或可有更深體會。”
田青元聽後,麵露嘉許之色,“你們能從古籍中汲取智慧,反思治國之道,甚好。為君者,既要胸襟廣闊,又要謹慎決斷,你們二人都需銘記於心。”
宜修輕歎一聲,滿目溫情,“看到你們日漸成熟,學問日益增進,是額娘最大的安慰。但切莫忘了,身體亦是根本,不可太過勞心。”
隨後,宜修吩咐宮人呈上筆墨紙硯,提議道:“既然兩位阿哥有此心得,不妨各自書寫一篇感想,既可練字,又能加深理解,如何?”
弘曆與弘晝聞言,相視一笑,眼中閃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隨即欣然應允,各自伏案揮毫,宮室內一時靜謐,隻有筆尖摩擦紙張的細微聲響,與窗外鳥鳴相和,別有一番意境。
田青元與宜修對視一笑,心中充滿欣慰。
隨著夕陽西下,晚霞映照在景仁宮的琉璃瓦上,金輝流轉,為這莊嚴的宮殿增添了幾分溫暖的色彩。宮人們輕手輕腳地布置著晚膳,菜肴陸續上桌,香氣四溢。
“娘娘,晚膳已備,是否傳膳?”
剪秋輕聲詢問,眼神中帶著恭敬與細致。
宜修點了點頭,目光轉向田青元,溫言道:“皇上,我們用膳吧。今日與孩子們相聚,又聽了他們的學習心得,心情頗佳,相信這晚膳也會格外可口。”
田青元微笑應允,與宜修並肩走向膳桌。
兩位阿哥弘曆與弘晝也完成了各自的書寫,小心翼翼地將作品收好,跟隨帝後入座。
席間,宜修不時為田青元布菜,關心的話語夾雜在對孩子們的教導之間,展現出母儀天下的溫柔與睿智。
弘曆與弘晝也分享著近日在書房的趣聞,偶爾還穿插著對朝政淺顯的理解與提問,田青元耐心解答,言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許與對兩人的厚望。
“父皇,兒臣聽聞近日南方幹旱嚴重,百姓生活艱難,兒臣想明日便向先生請教治旱之策,希望能為解決此事盡一份力。”
弘曆突然提出幹旱之事,顯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與野心。
弘晝略有遺憾的放下手中的筷子接口:“兒臣願與兄長一同學習,共同為國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