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戶部尚書張廷玉覲見!”太監尖細卻穿透力極強的聲音回蕩在巍峨宮殿之間。
張廷玉聞聲立刻整肅衣冠,麵帶凝重之色,穩步邁向那座象征皇權至高無上的殿堂。其身後,兩名身著皂隸服色的侍從緊隨其後,手中捧著滿載戶部奏章與賬冊的朱漆木盤。
步入殿門,張廷玉目光平視前方,深吸一口氣,遵循古禮,三拜九叩,虔誠行過大禮。待禮畢起身,他徐步上前,將手中卷軸呈於禦案之前,隨後退立一側,靜候聖裁。
田青元的目光鎖定在這位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老臣,性格沉穩、為官謹慎、清正廉潔且嚴格的要求家人,深知他是破解西北戰事糧草困局的關鍵所在。他言辭懇切地開口:“張卿,朕深知西北邊疆烽煙未熄,將士們在風雪之中堅守,糧秣補給關乎生死存亡。然而國庫空乏,如何能在保障前線供應無憂的同時,維係國庫收支之均衡,朕亟待卿之卓識灼見。”
張廷玉聆聽皇恩如海潮澎湃,麵容上不禁顯露出莊肅敬穆之色,他虔誠地伏身施禮,答曰:“微臣戰栗領受聖命。陛下所憂者,實乃關係社稷興亡之樞機大事,非普通財經運作所能比擬。然而,微臣以為,欲破解此困厄局勢,須采取雙軌並行之策,既需廣開財路,又需嚴格節儉用度。其一……以上種種策略,皆需仰仗陛下英睿裁斷,朝廷內外同心同德,方可發揮實效。微臣甘願鞠躬盡瘁,竭力輔弼陛下成就國泰民豐之偉業藍圖。”
田青元聽後,目光中熠熠生輝,流露出嘉許之意,她輕輕頜首,語帶深情地說:“張愛卿之論,正與朕心有戚戚焉。開源與節流並舉,整頓官場風氣,嚴懲貪墨,確為化解現下難題、鞏固大清基石之妙策。你既然具備如此深邃之洞察力,朕定當賦予你重任,盼你與眾大臣通力合作,務必確保各項措施落地生根,解當下之急迫,築未來之基石。”
張廷玉感激涕零,俯首叩拜,誓言以忠貞與智謀,不辜負君恩,不辜負萬民期望。
蘇培盛親自迎接自內殿步出的張廷玉:“張大人高屋建瓴,剖析入微,皇上對您的倚重之情,早已成為宮禁之中眾人共睹的事實。老奴雖置身內廷,卻深知外朝政務之複雜艱難。”
張廷玉聞及蘇培盛讚譽,麵色淡然而剛毅,回應道:“蘇公公過獎矣,微臣隻因蒙受皇恩浩大,故竭誠盡職,遵循聖意行事罷了。國事之重若泰山,非單憑一人之力可承載,實依賴群臣同心協力,共商國計民生。外朝諸般事務固然繁雜無比,然內廷諸項職責同樣不可或缺,公公統禦內務,調和宮帷,同樣功績昭彰。”
蘇培盛聞此言,臉上掠過一絲滿足的微笑,抱拳道:“張大人過謙了!”
張廷玉正欲作答,忽聞內殿傳來一聲喚叫,“蘇培盛!”蘇培盛聞聲即刻收斂笑顏,向張廷玉拱手致意,隨後轉而向張廷玉告別:“張大人,皇上召見,老奴暫且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