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現代社會發展迅速,快節奏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這種巨大的壓力也間接作用在正在成長的學生身上,社會的種種變化必然給我國的學校教育和兒童成長帶來巨大的衝擊和挑戰。幾乎所有有關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結果都表明我們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不容樂觀,有很多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自私、任性、退縮、焦慮、抑鬱等各種外顯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甚至嚴重的還會導致打架鬥毆、傷害他人乃至發生悲劇,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影響著中小學生自身的健康發展,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更是給社會穩定帶來了不和諧的因素。因此,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但是,在當前的學校教育實踐中,有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解。認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隻需針對學校裏那些被老師和同學認為“有病”的學生展開即可,沒必要在學校教育中普及,教師這樣的誤解難免會誤導學生,隻要去找心理輔導老師,就會被貼上“心理有病”的標簽,會被同學嘲笑,因此一些原本可以在早期得到疏導的問題往往就演變成了嚴重的心理問題。而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於精神醫學中的診斷模式,就像我們在身體健康的時候也會注意鍛煉身體,加強營養,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免於疾病,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相似的,心理健康教育正是針對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麵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地、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說,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麵對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是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社會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重要方麵,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

有些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輔導老師的責任,與自己毫無關係,班裏隻要有某個學生可能存在心理困擾,這些教師就會把學生推給心理輔導老師,而且還認為,這樣的學生隻要交給心理輔導老師,那麼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此很多在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常常都是孤軍奮戰,甚至發出“眾人點火,一人滅火”的無奈感歎。其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合力作用,生活在現實中的中小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老師、家長、同學等的影響,如果這些人的作用力與心理輔導老師的作用力相反,那麼心理輔導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其實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的教育環節密切相關,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都包含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每一位教師實際上都應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者,心理健康教育應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責任。

也許你已經明白了作為未來的中小學教師,你們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責任和重要意義,可能你會產生某些懷疑,我並不是心理學專業畢業的學生,也沒有係統地學習過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我如何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當你產生這樣的疑問時,這表明你將是一位負責任的教師,是一位關心學生的教師,所以請你仔細認真地閱讀本書的內容,當你讀完以後,你就初步了解了中小學生心理各個方麵的發展,比如他們的思維、情緒、社會性、個性等方麵的發展特點,同時你也會了解你即將麵對的中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普遍的困擾,作為他們的老師,你又該如何做才能給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才能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當然,你看完本書後不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心理輔導老師,但是我相信,你會更了解你的學生,你會更理解你的學生,而且你也會成為廣受學生歡迎的老師。

本書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由張曉賢編寫,第二章、第六章由周麗華編寫。全書由張曉賢、周麗華統稿、定稿。

編者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