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玥定了定神,開始破題:——先慎乎德,有國者不可不慎而言。為什麼做事要先考慮德行,因為如文王這樣有國者,必須這麼做。
日上中天,第二道題也答完了。
比鄉試和童子試好些,許玥不用隻啃幹點心、饅頭,還有肉脯這些東西:
——她會用配好的一份份材料,直接煮粥了,米、油、鹽、調料,加上半熟炒幹的路菜放進裏麵。
等的時間裏,許玥一手支著下巴,莫名想到了古代版料理包。
煮了一刻鍾,粥咕嚕咕嚕的冒泡。
係統派上了用場,提醒道:
“宿主,時間到了,再煮就要不好吃了。”
“知道了。”
伸手把粥從小風爐上端下來,先嚐了嚐,鹹淡正好,就是水有點加多了,不過已經很棒了,不要太多苛責自己。
熱燙的食物入喉,帶來了一陣暖意。
一份粥不多,許玥一口一口,細嚼慢咽的喝完了。
她抬眼觀察了一下,雖然已經是午時過半了,但入目所及,大多數的舉子仍然在號舍內奮筆疾書。
一個個俱是眼神專注的看著手下的卷子,絲毫沒有感覺餓的樣子。
恐怕一時半會是不會想到吃東西這件事。
可冬日寒冷,為了抵禦寒冷,能量消耗多,若不及時的吃飯,加上動腦過多,初時不覺,很快會難以維係下去自身的活動。
而且,若許玥沒記錯。
過了規定的時間,是不允許再用火煮飯了,可現在這冷天,直接吃的話,光不好吃便罷了,胃都會不舒服。
搖了搖頭,不去多想。
目光投注到第三道題,“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句首兩字很容易讓人以為此句出自《中庸》,其實不然,這是孔夫子的話,出自《論語·庸也》。
要破這一題,首先要明白“中庸”的定義,“中者,無過無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是不偏不倚,且長久永恒的做到,一天兩天的不行,這是至高的境界,所以孔夫子才會說中庸是最高的道德。
這也難不倒許玥,思考了片刻,她便下筆破題了。
三篇俱完之後,正在最後檢查有無錯漏之處,許玥一字一字的檢視自己的文章,不時下筆更易,心神靜謐。
忽然,外界有巡考官的嗬斥聲傳來。
“誰讓你生火做飯的!”
被嗬斥的舉子嘴唇一抖,雙目茫然的站了起來,手足無措。
勉強舉手一禮,詢問自己做錯了什麼,巡考官見他確實什麼都不知道,麵色好了一點,但還是語氣生硬的道:
“過了時辰不許做飯你不知道嗎?開場前三令五申過,你們都視為耳旁風不成。”
說著,眼睛掃視其他號舍,生火做飯的不止這個舉子一人。
即使舉子慌亂的解釋了許多,眼淚都快下來了,巡考官還是沒有放過,記下了幾個人的名字,言道會記上一筆。
所有人都知道,這記上一筆後,至少也會給文章降一個等次。
為了一碗飯,損失大了。
第一個被發現的舉子,又氣又急,加上其他人異樣的眼光,一激動,居然直接把小風爐踹癟了。
看著這一幕,許玥搖了搖頭,本來還有機會彌補,現在是一絲機會都沒了,沒了做飯的工具後,吃什麼?
將細修過的文章謄抄到答卷上,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
點了一根蠟燭,借著微光吃了飯,洗了一把臉,許玥很快陷入了沉眠,會試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