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媽媽,我不喜歡!
“我不,我就是不!”
有一天,在一個家庭裏突然傳來這樣的聲音。
事情是這樣的:好不容易到了一個節日,爸爸媽媽都有時間了,一家人能夠團聚在一起,大家都很高興。
為了慶祝節日,爸爸買了好多好吃的東西。晚飯的時候,媽媽燒了一桌好菜,家裏人忙裏忙外,都很開心快樂。
已經準備吃飯了,可是孩子還在地上擺弄著這一天上街時新買的玩具汽車。
媽媽在圍裙上擦了擦手,對孩子說:“淘淘,快去洗手,要吃飯了。”
“知道了——”
孩子拉長了語氣,答應了一聲,但很明顯不太願意。
過了一會兒,爸爸已經把飯菜擺好了,可是孩子還在那裏“嘟嘟,嘟嘟”個不停。
爸爸又催促:“怎麼還在玩,快把玩具放起來。”
“好的,馬上就好。”
孩子還是很敷衍地回答。
媽媽也勸:“不能再玩了,別人都在等著你呢。”
“不嘛,再玩一小會兒!”孩子固執地搖搖頭,滿心的不願意。
爸爸終於失去了耐心,把玩具汽車拿過來,放到一邊。
孩子哇哇大哭起來。
看到這個樣子,爸爸媽媽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孩子愛發脾氣,輕說沒用,說多說重了,就哭、就鬧,搞得家裏不得安寧,這可能是很多父母都遇到過的情況。
壞脾氣反應的是孩子對生活的一種態度。
他們可能不喜歡你要他們做的事,可能覺得你對他們太“凶”了,可能對於緊張的學習生活不適應,可能對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不知道怎樣處理……總之,壞脾氣表達的是孩子對生活的一種反應。
孩子還小,他們還不懂得在生活中應該怎樣表達自己,所以,當他們對生活感到“不滿意”的時候,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發脾氣,哭、鬧。
所以,千萬不能因為一些小事就任由孩子發脾氣,雖然隻是一時的壞脾氣,卻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影響到孩子的將來。
孩子壞脾氣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麵的。我們應該從平時做起,教孩子學會通情達理,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如何控製自己,幫助他們改變,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2.孩子總發脾氣是有原因的
孩子為什麼愛發脾氣?這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
有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孩子遇到問題不知道怎樣解決。
曾經見到過這樣一位家長,在周末,領著孩子到遊樂場去玩,爸爸覺得新開的旋轉飛船很好玩,就對孩子說:“你去玩一下吧。”可是,孩子看到飛船飛得很高,又轉來轉去,感到很害怕,不想去玩,就說:“太高了,我害怕。”但爸爸卻說:“男孩子怎麼能夠害怕呢。”就把孩子抱上去,孩子是坐上去了。等剛一開動,飛船嗡嗡地響了起來,一會兒飛得很高,一會兒飛得很低,孩子害怕了,直叫“爸爸,爸爸,我要下來”。可是爸爸並不想讓孩子下來,終於,孩子大聲哭了起來。
孩子遇到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就可能會哭鬧,這是我們要注意的。當發現孩子還不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要著急,應該幫助他們慢慢想辦法,直到他們感到能夠應付了,這樣他們的心情當然就會好起來。
從家庭的角度看,我們的情緒會影響到孩子。
有一次,在晚飯之後,我在收拾家務,萌萌一邊自己寫作業,一邊看漫畫書。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到了上床睡覺的時候。每天我都要求孩子按時睡覺,這樣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他的成長。
我對萌萌說:“到了睡覺的時間了,該上床睡覺嘍。”可是,萌萌看一本漫畫書正入迷,聽到我的話也沒有動。
看到他無動於衷的樣子,我有些不耐煩地說:“把漫畫書收起來吧,到了睡覺的時間了。”
可是,他還是在那裏一動不動。
我很奇怪,每天睡覺的時候,他都是很準時的,已經形成很好的習慣了,今天是怎麼了?
過了一會兒,他才扭扭捏捏地對我說:“好吧,馬上就來。”然後很不情願地把圖畫書放在一邊,慢吞吞地去放枕頭,看上去很不開心的樣子。
看到他不高興的樣子,我突然想起來,是不是我剛才說話聲音太大,讓他不高興了?
其實,孩子就是這樣的,當我們失去耐心,責備他們的時候,他們心裏也是有感受的。他們知道我們生氣了、不高興了,時間長了,他們也會變得愛發脾氣。
所以,在家庭之中,要注意與孩子說話的方式,應該盡量用溫和的口氣,與他們講道理,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和孩子發脾氣,責備他們,避免因為我們的情緒影響到孩子,這樣才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有的時候因為我們與孩子溝通太少,所以孩子心情變壞。
一位家長對我講過這樣一件事。她的孩子今年四歲了,比較懂道理,就是有個毛病——動作慢。早晨的時間很緊張,該送孩子去幼兒園了,但是孩子還沒洗臉。她給孩子打好了水,放在那裏,讓她洗臉,然後自己在準備別的事,過了一會兒發現孩子還沒洗,她急了,對孩子喊:“快去洗,要遲到了!”聽到媽媽的“吼叫”,孩子撇撇小嘴,委屈得快哭了,這位媽媽覺得自己有些粗暴,就自己過去幫孩子洗臉。這時才發現,原來是因為熱水放得少了,水太涼。孩子不聽話是有原因的啊!
孩子就是這樣,他們對生活也是有感知的,當他們感到生活不如自己“所願”時,也會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如果我們不注意到這一點,就可能誤解孩子。
有的時候孩子愛發脾氣,是因為他們的壓力太大。
有一位母親,為了讓孩子快快成才,和許多父母一樣,從孩子一出生起,就給孩子精心安排了一份成長計劃。兩歲時要認識多少個字,三歲要背多少首兒歌,四歲的時候要會多少英語單詞,五歲的時候要會算多少道算術題,還要精通音樂和美術……可是她漸漸發現,這樣的成長計劃很多時候根本行不通,因為孩子有自己的天性,讓他做的事情,他不一定喜歡,比如讓他畫畫的時候,他就要學音樂,讓他唱歌的時候,他又想著玩球。一開始還不明白為什麼孩子要這樣,後來才明白,原來,孩子就是不喜歡每天把他“按”在那裏,強迫他學這學那。
後來,這位媽媽嚐試著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他自己選擇做一些事情,比如他很喜歡小動物,就讓他養一隻小動物,觀察它是怎樣成長的,再了解它喜歡吃什麼東西……這樣,孩子既學到了知識,又得到了鍛煉。
要想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就要從他們的角度出發為他們安排生活。如果都是按照我們的想法,孩子就可能失去興趣。他們還可能發脾氣,與我們作對。這是我們應該避免的。
此外,身體不舒服,家庭環境不理想等,都可能讓孩子的脾氣變壞。
壞脾氣並不是一件小事,往小了說,它會影響到我們現在的家庭,往遠了說,它關係到孩子的成長,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當孩子鬧情緒、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要找到原因,引導他們,讓他們與我們一起改變,讓壞情緒變成好心情,積極快樂地麵對每一天,這樣,對於家庭和孩子來說,都會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
3.我也有尊嚴——過多的責備讓孩子心情變壞
孩子也有尊嚴,如果我們總是責備孩子,孩子就會感到委屈、難過,他們的性格也會改變,變得愛發脾氣。
有一天早上,快上學的時候,我要萌萌再檢查一下書包,也許是著急的緣故,說話的聲音有點高,這時萌萌突然對我說:“你的聲音好大——我知道了,我會快點的!”
“哦,是嗎?”我一愣,看到孩子緊張的樣子,我有點後悔。
仔細回想起來,這兩天忙裏忙外,可能是因為事情比較多,搞得我心情不太好,所以對孩子就沒那麼有耐心了。昨天晚上,萌萌收拾玩具的時候有點慢了,我突然之間來了火氣,對他“吼”了幾句。其實發火的時候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就是沒控製住自己。
隨後,看著他很委屈地睡覺去了,我也有一絲不安。不過,這絲不安很快就過去了,我並沒有往心裏去。
沒想到,孩子卻記在心上了。
“我最怕您大聲說話。”——當從孩子那裏得知這一點的時候,我非常驚訝。
其實,我也不是有意的,隻是一時“不高興”,說完之後我以為孩子也會忘記,沒想過他會有那麼強的感覺。
“哦,我不是有意的。”看著孩子,一時之間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我知道。”孩子看到我的樣子,或許是理解了我的感受,對我做了一個親密的表情,然後跑到一邊,去拿自己的東西準備上學。
但是留給我的,卻是很長時間的思索。
“我最怕您大聲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