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國相田嬰,南征北戰,圍魏救趙,班師回歸。侍女來報,愛姬申香玉五月初五生下一男孩。國相田嬰大為驚怒.認為此日出生的男孩大不吉,禍國硤民,急命家奴桑木燃火焚燒之。侍女桂香俠義之心,偷梁換柱,以鄉下哥嫂嬰兒冒充小公子死於火刑。15年後公子孟嚐君長大成人,足智多謀。一日混入眾兄弟中,為父祝壽怒斥妖言,嶄露頭角,父相田嬰後悔莫及,幾年後立為薛地之王。
天下大勢,盛極必衰,物極必反,國與家,人與事,天地萬物,一如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概莫能外。於是就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說。
春秋五霸,三千多諸侯小國,經過240餘年征戰殺伐,並吞鯨食,最後隻剩下戰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
從此,春秋時代結束,戰國時代開始。
又經過270餘年相持、征戰,最後秦始皇統一了中國。
戰國之時,戰爭形態由春秋時代憑雄糾之氣壓倒對方,變為戰國時代富國強兵、提高綜合國力、去擊敗他國,防止自己的國家被對方侵略消滅。
於是,在戰國時代各國大興“養士”之風。
士,即門客,亦或叫食客,是指在某一方麵有特殊技能才藝或絕對忠於主人的賢士。
戰國七雄之中最有名的養士之人是齊國的國相孟嚐君與趙國的國相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合稱為“戰國四公子”。
四公子中最有名望、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齊國公子孟嚐君。
孟嚐君風流瀟灑,才氣橫溢,收留門客三千人,人人身懷絕技。孟嚐君禮賢下士,任齊國國相之時,使得一貫弱小的齊國屹立於東方,雖強秦也不敢輕舉妄動,其它國家刮目相視,紛紛來朝。或合縱抗秦,或結為友好,其原因,蓋出於孟嚐君門下的三千門客。
說到孟嚐君必須說到其父田嬰。
孟嚐君並不姓孟,而是姓田,名文。“孟嚐君”是田文的封號。其父田嬰,是齊國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的庶弟。就是
說,孟嚐君的祖父是齊國的國王。
田嬰的封號叫靖郭君,田嬰從威王時就已任職當權,曾經和成侯鄒忌、田忌領兵圍魏救趙,齊宣王三年,田嬰又和田忌、孫臏一起伐魏,在馬陵大敗魏軍,俘虜魏太子申。
一日,齊國的使者來到魏國。孫臏早知齊國人尤其是田嬰禮賢下士,尊重人才,不拘一格量才施用,於是便偷偷地拜見齊國來使,敘說不幸,請求救助。
齊國的使者覺得孫臏不同凡響,暗地裏用車把孫臏偷偷載到齊國的國都臨淄(今山東)。
田嬰聽到此事,甚為驚喜,當即穿上官服,前往孫臏住處。見到孫臏時,先向孫臏行禮問候,並來到孫臏身邊,躬下腰來,仔細察看孫臏的雙腿。
隻見錁骨之下雙腳已沒有了,隻剩下齊唰唰的斷茬,令人心悸。
田嬰伸出左手去,十分憐惜,撫摸良久,仰天歎息道:“先生是高人,受此荼毒,令人心痛。”
孫臏道:“天不滅我,在下又遇到了明主。”
田嬰道:“隻要先生不嫌,我齊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先生的家園,先生盡可以安下心來,攻讀兵法,演兵藝,以圖東山再起。”
於是田嬰在衣、食、住、行諸方麵盡量照顧孫臏,使其精神與身體盡快得到恢複。與此同時,齊國的大將田忌等紛紛來拜見孫臏,並以禮待之。
—日,田忌和齊國的諸公子賽馬,下重金賭勝負,圍觀者漸多,場麵十分熱鬧,也相當緊張。可是田忌每戰均敗,不僅是輸掉重金,更重要的是輸了臉麵。
在田忌十分窘迫的時候,田嬰和孫臏來到了。
田嬰見此情景,向孫臏耳語道:“先生,田忌是齊國大將,且年歲已老,與一幫公子賭而不得勝,傳入市井,有傷大將聲譽。”
孫臏道國相之美意,微臣心知。請國相喚田忌過來,微臣自有交待。賽馬,實則一場戰鬥,不能硬拚,勝負關鍵在於主帥的全局調動。”
田嬰喚田忌下馬。孫臏附耳道:“將軍,微臣注意到你們的駿馬奔跑起來不相上下,實力幾乎相同,並且都分上、中、下三等。將軍您隻管下大注,臣下必能使您獲勝。”
田忌相信孫臏,決定與齊王和諸公子用千金再賭。
到了臨比賽時,孫臏向田忌道:“將軍,請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請用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
結果三等馬全部比賽完畢,田忌輸一場而勝兩場,終於得到了齊王的千金之賞。
齊威王見孫臏果有才能,當即向他請教兵法,並拜為軍師。不久,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想任用孫臏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