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後,蕭家軍終於打敗了北涼大軍,北涼大軍三十萬人餘五萬多潰散逃跑。
蕭祁修在北境稱帝,稱北楚國,葉晚黎為皇後,蕭承宇為太子。
太子理政,葉懷青為丞相輔佐太子。
北楚國包括原大楚北境,一半北涼國,另平州,允州,豫州,荊州及江南大部分麵積。
又兩年,太子親率南部蕭家軍,龐少虞為副將,攻下津州,楚州兩府。
自此,由津州至江南大部分的領土和北境連成一片。
幾十年的動亂,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蕭祁修施行扶持政策,免三年稅,三年後繼續輕徭薄賦,讓所有百姓休養生息,重民重商,修官道築水壩。
所有投降的,歸順的,得到重用的官吏都能人盡其才。
至此,整個大楚國還有定京城及西部及南部十一州屬於大楚,其餘地方均屬北楚國的領土。
在一係列政策下,北楚各地都在恢複。
“你們就沒辦法了嗎?眼看著蕭祁修一步一步侵吞我大楚國土,哀家養著你們這些人有什麼用?”大楚皇宮的朝堂大殿內,賢妃,不,應該是皇太後正在大發雷霆。
她旁邊坐著的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
沒錯,兩年前賢妃憑這些年和父親的籌謀,讓皇帝暴斃,然後扶持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
可大楚國早已國庫空虛,兵力缺乏,西部和南部的十一州其實早已被義軍各個占領。
“其實……”有人想說,但又不敢說。
“說,哀家恕你無罪。”皇太後洛氏此時已無計可施,若論後宮內鬥她會,可治國她並不會,與其說是太後聽政,倒不如說是她父親一手遮天,替皇帝處理政事。
她的兩個弟弟,一個是戶部尚書,一個掌握禁軍。
她甚至覺得父親想自己當皇帝,洛氏一陣驚慌,她當然明白,兒子當皇帝,和娘家父親當皇帝的區別,可她不過是一內宅婦人,對洛家沒有一點辦法。
“其實北楚也是楚,秦王更是先帝的嫡孫,我們不如向北楚求和,互不侵擾,和平共處。”那人忐忑地說,他能鼓足勇氣說出這些,已是不易,但洛家如今權勢滔天,更有謀位之嫌,若是再不站出來,大楚很可能會改朝換代。
“我不同意。”洛丞相站了出來,他的聲音堅定,渾厚,已有上位者的氣勢。
這兩年多,整個大楚大事小事都聽他的,這樣的感覺還真是讓人上癮。
他確實是動了心思,這大楚江山為什麼非得是姓楚的來坐,自古以來能者居之,他們洛家為什麼不能坐一坐呢?
女兒這個皇太後無能,外孫更是軟弱怕事,十三歲了,一點主意都沒有,成天就知道往娘的背後躲。
蕭祁修十一歲的兒子如今都當蕭家軍的主帥,帶兵衝鋒了。
他蕭祁修怎麼就這麼命好!
他內心羨慕嫉妒蕭祁修,但嘴上卻極不服。
“求和就意味著承認北楚國,他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亂臣,還成立什麼北楚國,笑話,眾位不思如何討伐逆賊,卻鼓惑太後向蕭祁修求和,安的什麼心?”
“他不過是一介武夫而已,治國豈是武夫能做得到的。”
“可我們大楚如今連津州都失去了,其他十一州也都被各地義軍所占,更有兩路義軍已在定京城外,這樣下去……”又有人站了出來,大家實在忍無可忍了。
“誰說秦王是一介武夫,他有勇有謀,北楚太子更是年少有為,他父親十二歲上戰場,如今子勝父,十一歲就成了三十萬大軍的主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