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浩洋,我希望你別砸盤(1 / 2)

在春節假期中,劉浩洋從父親劉瑞民那裏學習了一些中藥的相關知識。

從姐姐劉惠口中,了解中醫院的運營。

一入股市深如海,就要不間斷地學習。

隻靠科技股,想一直賺錢,肯定不可能,必須不斷加強知識的積累。

2019年2月10日 正月初六

劉浩洋和林夕月開車回到京城。

複盤,看假期幾天的財經新聞,劉浩洋忙的不亦樂乎。

劉浩洋的電話響起,他一看是田麗敏,立刻接聽。

“姐,新年快樂。”

田麗敏開著寶馬車,停在路邊,她捋了捋長發說:“浩洋,我一會到你家,和你聊聊股票。”

“好的,姐,一會見!”劉浩洋笑著回應道。

......

一個小時之後,敲門聲響起,林夕月走過去開門。

“夕月,你好。”田麗敏手中拎著兩兜水果。

“麗敏姐,你好,請進。”

林夕月接過她手中的水果,拉著田麗敏在沙發上坐下。

“麗敏姐,難道你準備炒股了?”劉浩洋遞過來一杯熱水。

“浩洋,謝謝!我元旦之前已經從證券公司辭職了?”

田麗敏接過水杯,淡淡一笑說道。

“姐,你做的那麼好,客戶又那麼穩定,怎麼辭職了?”林夕月關切的問道。

田麗敏喝了一口水,長歎一聲:“說來話長,投資顧問沒有多大的上升空間。我又是個女人,最多做到證券營業部的副總經理。再高了,我不敢想,也不能想。證券行業又那麼卷,搞不好哪一天空降一個總經理,我就啥也不是了。多種原因吧,我去了立信私募。”

“姐,你這個選擇也可以理解。證券公司或者公募基金做的好的人,早早晚晚都會選擇奔私。”劉浩洋點點頭說道。

“浩洋,麗敏姐,為什麼最終選擇私募?”林夕月拿著水果刀,削著蘋果。

“夕月,因為公募不是自己的錢,業績激勵機製沒有那麼強。私募完全是優勝劣汰,業績不行,白忙活。不用單位提,自己就灰溜溜地走掉了。從證券公司或者公募基金轉去私募,就是為了做到投資的利息最大化。產品淨值增加的越多,基金經理能夠拿到的也越多。我是個俗人。”

田麗敏喝完水,將水杯放在桌子上。

“麗敏姐,那公募不是也一樣嗎?每年業績排名之後,公募基金經理就是按業績拿獎金嘛!”林夕月把削好的蘋果遞給田麗敏。

“謝謝你,夕月。”田林敏接過蘋果,麵帶笑容。

“夕月,你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真的不一樣啊!公募主要是看基金規模收取管理費。私募基金的管理費收取方式則大不相同。私募基金主要麵向高淨值投資者或其他合格投資者,其投資門檻較高,信息披露要求也相對較低。私募基金的管理費通常是按基金利潤的一定比例(如10%)來提取的。這意味著,私募基金經理需要創造盈利才能獲得管理費,從而為投資者創造更多的價值。”劉浩洋耐心地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