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 / 2)

《開天經》。經文論述太上老君創造宇宙天地萬物及人類之曆史。謂天地開辟經曆洪元、混元、太初、太始、太素、混沌、九宮、元皇等階段,人類社會亦經曆三皇五帝及夏商周三王統治。老君曆世皆變化下降,傳經授法,治理天下。例如太初之時,老君從虛空下降,為太初之師,口吐

《開天經》一部,天地始分。清炁上升為天,濁炁下降為地,天地之精合而生人,萬物則各受一炁而生。又如老君化身下降為三皇五帝及三王之師,“皆勸令修善”。

蓋聞未有天地之間,太清之外,不可稱計,虛無之裏,寂寞無表,無天無地,無陰無陽,無日無月,無晶無光,無東無西,無青無黃,無南無北,無柔無剛,無覆無載,無壞無藏,無賢無聖,無忠無良,無去無來,無生無亡,無前無後,無圓無方,百億變化,浩浩蕩蕩,無形無象,自然空玄,窮之難極,無量無邊,無高無下,無等無徧,無左無右,高下自然。

唯吾老君猶處空玄寂寥之外,玄虛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之而生,八表之外,漸漸始分,下成微妙,以為世界,而有洪元。

洪元之時,亦未有天地,虛空未分,清濁未判,玄虛寂寥之裏。洪元一治,至於萬劫,洪元即判,而有混元。

混元之時,混元一治萬劫,至於百成,百成亦八十一萬年,而有太初。

太初之時,老君從虛空而下,為太初之師。口吐《開天經》一部,四十八萬卷。一卷有四十八萬字,一字辟方一百裏,以教太初。太初始分別天地,清濁剖判,溟涬鴻蒙,置立形象,安豎南北,製正東西,開暗顯明,光格四維上下,內外表裏,長短粗細,雌雄白黑,大小尊卑,常如夜行。太初得此老君開天之經,清濁已分,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沉為地,三綱即分,從此始有天地,猶未有日月,天欲化物,無方可變,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下照闇冥。太初時雖有日月,未有人民,漸始初生,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間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天地即空,三分始有,生生之類,無形之象,各受一氣而生。或有樸氣而生者,山石是也,動氣而生者,飛走是也,精氣而生者,人是也,萬物之中,人最為貴。太初一治至於萬劫,人民之初,故曰太初,是時唯有天地日月人民,都未有識名。太初即歿而有太始。

太始之時,老君下為師,口吐《太始經》一部,教其太始,置立天下九十一劫,九十一劫者,至於百成,百成者,亦八十一萬年。太始者,萬物之始也,故曰太始,流轉成練素,象於中而見氣,實自變得成陰陽。太始即歿,而有太素。

太素之時,老君下降為師,教示太素,以法天下,八十一劫,至於百成,亦八十一萬年。太素者,萬物之素,故曰太素。太初已下,太素已來,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長生,死不知葬埋,棄屍於遠野,名曰上古。太素即歿,而有混噸。

混噸之時,始有山川。老君下為師,教示混噸,以治天下七十二劫,混噸流行,成其山川,五嶽四瀆,高下尊卑,乃其始起也。混噸以來始有識名,混噸號生二子,大者胡臣,小者胡靈,胡臣死為山嶽神,胡靈死為水神,因卽名為五嶽四瀆,山川高下。混噸即歿,而有九宮。

九宮之時,老君下為師,口吐《乾坤經》一部,結其九宮,識名天地,清氣為天,濁氣為地,從九宮以來,天是陽,地是陰,陽者剛強,遠視難睹,在天成象,日月星辰是也,在地成形,五嶽四瀆是也,在人成生,心肝五臓是也,分別名之有異,緫而名之是一也。九宮歿後,而有元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