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裏,榮國府,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賈母比往年過新年都要高興了一些,因為她最疼愛的小女兒賈敏的一雙兒女黛玉和林玨都在賈府做客。對於這嫡親的外孫女和外孫,賈母的疼愛程度並不亞於她最疼愛的乖孫寶玉。整個賈府在這新年之際,歡聲笑語,熱鬧非凡。

宣武四十三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朝廷那邊下來傳旨欽差。除了對榮寧二府的賞賜外,宣武帝塗山靖還有旨意給林如海夫婦。命林如海夫婦三月份赴京,並命林如海將大女兒妙玉送來皇宮參加候選。

原來妙玉並不是林家的嫡女,隻是一個養女,是沒有資格參加三年一次的大選的,隻能參加四月裏的春季小選,三年一次大選,是為皇帝選擇妃嬪和親王郡王指婚,至少也能進宮當女官。春季小選,卻隻是進皇宮充當宮女或者給勳貴子弟指婚。

如今黛玉年方十一,自然不到參選年齡,宣武帝塗山靖這道旨意,是為了顯示對林如海公忠體國的恩寵,也是一種政治上的籠絡手段。林如海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他知道皇上這是要給如今已經十六歲的妙玉指門好親事了,他接到聖旨後,迅速將消息通知了賈府。

無論林府還是榮國府,俱是叩謝天恩。隻有王夫人,想到小姑子賈敏的一個區區養女,眼看就要嫁入侯門公府,自己的嫡長女元春卻隻是在宮中當個女史,心中的滋味複雜難言。

賈母得知這個消息後,雖然心中對外孫和外孫女依依不舍,但她知道這是妙玉的榮耀,也是整個林家的榮耀。於是,她安慰妙玉,囑咐她嫁人後在府裏要謹言慎行,多學習大家族的規矩,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

妙玉雖然不諳世事,但極其聰明伶俐,她明白這次機會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肩負著家族的期望。

三人告別賈府回揚州的那天,眾人都流下了淚水。但他們都知道,這隻是暫時的離別,未來還有更多的相聚和歡樂等待著他們。

宣武四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林玨和黛玉、妙玉帶著六個丫鬟和管家小廝返回揚州。

姐弟三人出門倆月方才回來,賈敏聽到丫鬟婆子前來稟告:“太太,大小姐、二小姐和大爺回來了!”

賈敏一聽,大喜過望,急忙起身前去迎接。她看到黛玉和林玨活蹦亂跳地跑進門,心中不由得暖洋洋的。母子見麵,頓時一陣歡喜。黛玉和林玨圍著賈敏,高興地講述著在賈府的見聞,而妙玉則靜靜地站在一旁,眼中滿是笑意。

時已至酉時,大家都聚在廳堂裏,賈敏吩咐廚房準備了豐盛的晚餐。

飯畢,黛玉和林玨陪著賈敏和林如海在院子裏散步。夜晚的揚州,景色宜人。清風吹過,花香陣陣,讓人心情舒暢。

賈敏笑著問林玨:“玨兒,你外祖母的身體可還好?

林玨笑著回答:“外祖母的身體還算硬朗,隻是偶爾會念叨娘親你。”

賈敏聽了,心中一暖,眼眶微濕,又問道:“你們這次在賈府過得怎麼樣?”

林玨不忿地回道:“現在府裏是二舅母和璉二嫂子在操持家事,雖說表麵上一副和睦的樣子,但私下裏暗流湧動,我們都能感受到。我和姐姐還好些,畢竟是外祖母的嫡親外孫和外孫女。可……“

林玨還沒說完,賈敏聽了見了這情形,知道其中必有緣故,因問道:“怎麼回事,有下人對你們不恭敬?”

林玨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倒不是下人不恭敬,而是我們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璉二嫂子看在我和璉二哥交好的份上,對我們姐弟三人尚還可以,可二舅母雖然表麵上對我們關懷備至,但私底下卻對我們有些疏離。特別是對妙玉姐姐,有時候能感覺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尷尬。後來我找了探春姐姐問了,她說‘咱們府裏這些管家嬤嬤,哪個不是太太的親信,除了寶玉哥哥在他們眼裏還像個主子,即便珠大嫂子和蘭兒是太太的兒媳婦和親孫子,他們也照樣看輕些,我們這些不是太太親骨肉的,就更加怠慢了’。後來,我私下又聽到二舅母的陪房喚做周瑞家的竟是對著丫鬟們說妙玉姐姐既然不是外祖母的親外孫女兒,還擺啥小姐的架子。”

林如海聽了,臉色陰沉下來,說道:“那你外祖母呢,竟是沒說什麼?”

“外祖母畢竟年紀大了,雖說對我們姐弟三人疼愛有加,但她也無法幹預二舅母的態度。”林玨回答道。

這時,妙玉淡淡一笑,說道:“我並不在意這些,隻願這次能得配良人,我就很滿足了。”

“夫人,現在你還想著遵從當年嶽母的提議,將來要玉兒和寶玉訂親麼?”林如海眉心微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