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前門大街(3 / 3)

“是麼?我跟何...那個你父親真的很像麼?”蔡全無好奇地問道。

看著何雨柱點頭確認,蔡全無也好奇地問道:“何雨柱同誌,你們住在哪裏?你能不能帶我去見見你父親?我想親眼看一看我們到底有多像?”

“我家就在東單區南鑼鼓巷九十五號四合院。”何雨柱回答道,“不過呢,你想見我父親是不可能了。因為就在半年前,我爸他看上了一個寡婦,然後就拋下我跟我妹妹跟著那女的跑去保城了,給別人養孩子去了。”

聽到一個和自己長相相似的男人竟然拋下孩子和寡婦跑了,蔡全無在感到無語的同時,也不由得用同情的目光看向何雨柱。他隨即一臉歉意地說道:“呃,抱歉,我說錯話了。”

何雨柱毫不在意地擺了擺手,說:“嗨,沒事,我已經習慣了。我爸跑的時候也做了安排,他對我們兄妹的虧欠也不算很大,我也不恨他。畢竟我當時已經十六歲了,可以自立門戶了。他要去追求幸福,我這做子女的也不會攔著他。人生還長得很,我也不能要求我父親一輩子就耗在我和我妹妹身上。反正他也盡到了一部分做父親的責任,把我們養大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家產。多的我也不強求了。”

何雨柱的這番話讓蔡全無在愣住的同時,也忍不住對他產生了欽佩之情。何雨柱的話透露出他是一個明事理且有責任心的男人。蔡全無想到自己這些年的生活,他原本也算得上是一個富家子弟,從小日子過得也很好,還能上學讀書。然而,自從倭寇入侵,他的家人都被倭寇殺害,隻留下十五歲的他僥幸逃脫一命。

失去家人支持的他為了生活隻能自力更生,在外麵艱難地討生活。這些年他吃了多少苦都說不清了,反正一開始的生活讓他感到絕望,每天都半饑半飽的,好幾次都差點餓死。然而,他不甘心就這樣死去,一直靠著求生的信念堅持了下來。再加上幹的活多了,他也慢慢鍛煉出了一身大力。隨著新中國的建立,這幾年他的日子才慢慢好了起來。

雖然他還是窮得娶不上媳婦,也在這偌大的京城買不起自己的房子,但他至少能養活自己了。手裏也有多餘的錢偶爾去小酒館喝口酒解解乏。這一刻,蔡全無對被父親拋棄的何雨柱有了些同病相憐的感觸。雖然何雨柱的情況不算家破人亡,沒有他當初那麼慘,但父親都跟人跑了,這個父親日後肯定也沒指望了,跟沒了差不多。

當然,何雨柱比他好的是至少還有一個妹妹陪伴在身邊不算孤家寡人比他這連一個親人也沒有的老男人強多了。想到這裏蔡全無又想到自己跟何雨柱的緣分,心裏也同情他的遭遇。他不由得盤算著日後若是得閑了也可以去多幫襯一下何雨柱兄妹。畢竟若是何雨柱說的都是真的,那個何大清跟自己長得很像,那說不定自家祖上跟何家祖上就有親戚關係呢。那樣一來何雨柱也能算得上是自己的親人了。

可惜自己的家人都沒了,那個何大清也跑了,自己估計也很難查清自家和何家之間的關係了。

當然,所有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何雨柱所說的是真實情況的基礎上。對此,蔡全無並不擔憂。以他的能力,隻需在何雨柱的院子裏轉一轉,就能知道自己與那個何大清是否相像,同時也能大致了解何雨柱的情況。

如果何雨柱敢 ** 他,蔡全無也不是好惹的,他肯定會給何雨柱一個深刻的教訓。

“何雨柱同誌,你能有這樣的想法,不得不說,你真是個有擔當的人,我蔡全無佩服你。既然我們這麼有緣,以後你要是遇到什麼困難,可以來找我,隻要我能幫得上忙,我一定盡力。”

看到蔡全無僅憑他的一些話就對他做出這樣的承諾,如此樂於助人,何雨柱感慨他真會做人。怪不得在原劇中,他不僅能成為徐慧珍的丈夫,還在改革開放後與妻子聯手創下那麼大的家業。這個人無論從哪個方麵來看,都要比他的那個不負責任的老子何大清強得多,也很有責任感。

“蔡大哥,雖然我不需要您的幫助,但聽到您這話我真的很高興。自我爸走後,您是第一個這麼對我說的人。您以後就叫我柱子或雨柱吧,別喊我同誌了。”

“好,那我也就不客氣了。柱子,你家在南鑼鼓巷,你怎麼這個時候來前門大街?是在這附近工作嗎?還是有什麼事要辦?”

麵對蔡全無的詢問,何雨柱也沒有隱瞞,當即將自己來前門大街的意圖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