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章 帝國之殤(1 / 1)

張濤老將軍的改革未能成功,這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結局。皇帝、權貴以及各派軍官,又怎會輕易將軍權悉數交到他的手中呢?沒有足夠的權力,他做任何事情都舉步維艱,難以推行。通過這件事,我深刻領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進行改革,就必須擁有絕對的權力。

與帝國軍隊改革的虎頭蛇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蠻人內部的改革卻進行得頗為順利。古爾達僅僅采取了一個簡單卻極為有效的措施,那就是殺!凡是持反對意見者殺,陽奉陰違者殺,施行不利者殺。他用幾百個人頭,在蠻族軍隊中樹立起了絕對的統治權威。蠻族的軍隊不再僅僅聽命於各自的頭人,而是聽從於軍隊中他所任命的長官。這樣的變革,給帝國帶來的是毀滅性的打擊。

在大陸曆 1125 年 5 月,雙方陣營沉寂了一個多月後,小規模的衝突再度爆發。帝國軍人驚訝地發現,蠻族的軍隊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味地橫衝直撞,而是變得進退有度,更加狡猾,還學會了相互配合。與以前相比,如今的蠻族軍隊變得更加難以對付。

為了擺脫困境,為了應對來自帝都的壓力,張濤將軍製定了一係列的出擊計劃。然而,由於帝國軍隊戰力不足,許多原本並無大問題的計劃,卻變得漏洞百出。比如安排禁衛軍團襲擾蠻族前鋒,結果禁衛軍僅僅射了一輪箭,就再也無法射出第二輪,而且全部不戰而逃。更有甚者,在蠻族都沒有出寨迎擊的情況下,禁衛軍自己人在逃跑時相互踩踏,竟踩死了數人。還有半夜襲擊河邊巡邏蠻族的行動,因為將士們怕冷,無人願意下河,就直挺挺地站在岸邊,最終被蠻族一頓箭雨收割了不少生命。

麵對這樣的局麵,張濤將軍決定孤注一擲,來一次大規模的夜襲戰,給予蠻族一定有力的打擊後,拖延時間,訓練新的軍隊,為帝國爭取一線生機。

是夜,將軍帶著所部三萬西北威遠軍從正麵發動進攻,命禁衛軍精銳一部五萬人襲擾蠻族左翼,同時下令,所有的剩餘軍隊,在戰鬥開始以後全力進攻蠻族右翼,蠻族右翼為眾多小部族組成的聯軍,是最容易啃的,他是準備用自己的生命,給大家製造一個機會,重創甚至是殲滅蠻族右翼迫使蠻王退兵,為帝國贏得一點喘息的空間。

可惜,天不從人願,戰鬥打響以後,西北軍打的相當英勇,蠻王沒有想到帝國還有膽量實行如此大規模的夜襲戰,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被打的節節敗退,左翼的禁衛軍精銳一度壓製這蠻族騎兵,打的蠻族沒有還手之力。可是就在中路跟左翼發起攻擊整整兩個小時以後,右翼卻還是一直隻對蠻族保持著遠程壓製,原來右翼的軍官們誰也不願意先行推進,深怕自己的士兵戰死以後自身利益受損。很快,蠻王就發現了端倪,果斷命令中路大軍出擊,在人數與戰力的絕對劣勢下,一旦敵軍清醒過來,那將是災難性的。雖然西北軍戰力打的很頑強,可是在敵軍的鐵騎之下,依舊是被衝擊的潰不成軍。張老將軍在人群中看著自己的部下被蠻族無情屠戮,一時間泣不成聲,他知道,他失敗了,他也知道,失敗並不是他的錯,他哭,是因為他將他的子弟兵送上了斷頭台也沒有能挽救帝國的命運。

而在中路被蠻王擊破以後,左翼的禁衛軍也隻能選擇了邊戰邊退,禁衛軍雖然無能,但這五萬是從禁衛軍裏精挑細選出來公認最能打的一批人,戰鬥意誌還是非常頑強的,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退,不斷的有小隊自行脫隊,以自殺式的攻擊,為撤退的同袍贏得時間。這一役,五萬參與夜襲的精銳,最後脫離戰場的隻有八千人。

而右翼的戰場上,那群搖旗呐喊的兵痞們看到了其他兩路皆以失敗告終以後,終於開始慌了,他們爭先恐後的開始後撤,許多軍隊之間為了爭奪一條退路開始刀兵相向。結果被蠻族騎兵一路追趕到多林河畔,那一夜,多林河斷流了,帝國軍人的屍體漂滿了整條多林河,這些帝國軍人沒有向敵人揮出一刀,甚至沒有見到敵人長什麼樣子,就這樣被驅趕到多林河中,活活淹死。

第二天,蠻族找到了張老將軍的遺體,把他送了回來,老將軍是自裁的,他死的時候麵向帝都,跪地而死。

老將軍死後,剩餘的數十萬雜牌軍一哄而散,紛紛撤往南方,而對帝國還抱有一絲絲忠心的禁衛軍也偷偷的撤回了帝都,寄希望於帝都高大的城牆,能多抵抗蠻族一段時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