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2)

以是義故行者常應智慧觀察勿令此心墮於邪網當勤正念不取不著則能遠離是諸業障 第二對治中。言智慧觀察者。依自隨分所有覺慧。觀諸魔事察而治之。若不觀察則墮邪道。故雲勿令墮於邪網。此是三種驗中第三智慧觀察也。言當勤正念不取不著者。總顯三中前之二法。以此大乘止門唯修理定更無別趣故。初定研。並依本修。更無別法。所以合說。但依本止門。不取不著者。邪不幹正自然退散。若取著者則背正入邪。若不取著則因邪顯正。是故邪正之分要在著與不著。不著者無障不離。故雲遠離是諸業障。如智度論雲。除諸法實相其餘一切皆是魔事。偈雲若分別憶想。即是魔羅網。不動不分別。是即為法印。此之謂也○第四簡偽異真中有二。初舉外內二定以別邪正。二若諸凡夫下對理事二定以明真偽。前中先明邪定

應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離見愛我慢之心貪著世間名利恭敬故 謂我見我愛我慢之使常相應也。言貪著等者。內著邪定。外貪名利。又但一切禪定不能減損煩惱者皆不可據也○次明正定

真如三昧者不住見相不住得相乃至出定亦無懈慢所有煩惱漸漸微薄 謂在定時而不味著。以亡心故不住見。以亡境故不住得。出定亦無恃定之慢。貪嗔癡漸薄。即是正定之相。故雲真如乃至漸薄也○第二理事中先明理定

若諸凡夫不習此三昧法得入如來種性無有是處 謂修大乘菩薩行者。要依此真如三昧。方入種性不退位中。除此更無能入之路。故雲若諸凡夫乃至無有是處也。此中種性者。約位在十住已去不退位中辨也○次以修世間下明事定

以修世間諸禪三昧多起味著依於我見係屬二界與外道共若離善知識所護則起外道見故 謂四禪四空等世間諸定及不淨安般等但取境相定。皆名世間定也。以味著定境故。不離於我故。雲與外道共。共者同得此事定故。以其共故。若得善友護助之力。或可得入佛法。若離善友。則入邪道。也○第五示利益者。後世利益無量無邊。現世利益略陳十種。於中二。先總標。後別解

複次精勤專心修學此三昧者現世當得十種利益雲何為十一者常為十方諸佛菩薩之所護念 別解中。初一善友攝護益。以修此真如三昧故。諸佛菩薩法應護念令得勇猛勝進不退也○次四離障益。於中初二離外惡緣障

二者不為諸魔惡鬼所能恐怖三者不為九十五種外道鬼神之所惑亂 謂初離天魔現形。後離外道邪惑○次二離內惑業障

四者遠離誹謗甚深之法重罪業障漸漸微薄五者滅一切疑諸惡覺觀 謂先離惡業。後滅惑障。業中離誹謗等不起新業也。重罪漸薄者。重業輕也○次五行成堅固

六者於諸如來境界信得增長七者遠離憂悔於生死中勇猛不怯八者其心柔和舍於憍慢不為他人所惱九者雖未得定於一切時一切境界處則能減損煩惱不樂世間十者若得三昧不為外緣一切音聲之所驚動 一於理信增。二處染不怯。三不為緣壞。四無世滋味。五得深禪定。別修止門竟○第二修觀中有三。初明修觀意。次辨觀相。後唯除下結觀分齊

複次若人唯修於止則心沉沒或起懈怠不樂眾善遠離大悲是故修觀 前中言不樂眾善。失自利也。遠離大悲。失利他也○第二辨觀相中有四。初法相觀。即治前失自利過。二如是當念下明大悲觀。即治前失利他過。三作是思惟下明大願觀。即成前大悲行。四以起如是下明精進觀。即成前自利行。就初中明四非常觀

修習觀者當觀一切世間有為之法無得久停須臾變壞一切心行念念生滅以是故苦應觀過去所念諸法恍惚如夢應觀現在所念諸法猶如電光應觀未來所念諸法猶如於雲欻爾而起 初無常觀。二一切心行下明苦觀。三應觀下明無我觀。於中過去無體難追。現在刹那不住。當來本無積聚。但緣集欻有。不從十方來故也

應觀世間一切有身悉皆不淨種種穢汙無一可樂 四應觀世間下明不淨觀。此四除於常等四倒。配釋可知

如是當念一切眾生從無始時來皆因無明所熏習故令心生滅已受一切身心大苦現在即有無量逼迫未來所苦亦無分齊難舍難離而不覺知眾生如是甚為可湣 悲觀中。先觀眾生三世重苦。次難舍下無心厭背故使苦無限也。後眾生如是下深發悲心也

作是思惟即應勇猛立大誓願願令我心離分別故遍於十方修行一切諸善功德盡其未來以無量方便救拔一切苦惱眾生令得涅槃第一義樂 大願觀中因悲立願。初即願體。二遍於下明長時心。三以無量下明廣大心。四令得下明第一心也

以起如是願故於一切時一切處所有眾善隨已堪能不舍修學心無懈怠唯除坐時專念於止 精進可見

若餘一切悉當觀察應作不應作 上結中。順理應作。違理不應作故也。上來別修止觀竟○自下第三明雙運者。上來始習未淳。故動靜別修。今定慧修成。故能雙運。於中有三。初總標。次別辨。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