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翁演罷,又叫關羽上馬習學。關羽靈透至極,武功高強,又因鄧家刀法與金家刀法乃一師相傳,不少之處頗具同妙,使得他經金翁一點就透,一練就精。練過兩個時辰,便盡得金家刀法精義。
金翁喜道:“如此一來,我與師弟它日在九泉之下與師父相見,也心無憾事了。”
當日,金翁邀關羽在鋪中用膳。至夜,又邀他同榻而眠。問些槍棍武藝、韜略之事,關羽皆論得滔滔不絕,不少之處尚有獨到之見。心下暗忖:此子非等閑之輩,日後必成大器。
次日,兩人洗漱畢,用過早膳。金翁道:“昔日,你師祖曾再三囑我,凡馬上之將定要習得相馬之術,方才覓得良馬,征戰之時,才不枉了一身武藝。”言畢又道:“為遵師命,我曾奔走江湖,遍訪相馬之士,頗有心得。”說著,從腰間掏出一方白色絹帕,遞到關羽手中。關羽拿眼一瞄,見絹帕上布滿繩頭小楷,皆是相馬之法。不禁大喜過望,一曲雙膝,跪在金翁麵前:“多謝師伯。”
金翁疾疾將關羽扶起,又道:“我院中尚替朋友喂養著幾匹馬,我倆不若去相上一回,叫你先知一二。”言畢,拿腳走進棚內。關羽隨在金翁身後,穿過棚子,走進內室,推開一扇側門,來到了院中。見院中左側有一排馬廄,廄中係著七、八匹馬。
金翁用手一指頭槽上那匹馬道:“你看這馬若何?”關羽拿眼一瞅,見那馬毛色若血,長得很是高大雄壯,便脫口言道:“好匹良駒?”
金翁微微一笑道:“若論它這等雄壯身坯,算得上一匹好馬,若再看它這雙眼晴,又難入上乘之伍。常言道:蹄勁走千裏,眼亮觀八方。在戰陣之中,遇到那等惡鬥,必然眼花繚亂。”
兩人說著,又來到二槽頭上。金翁又衝關羽言道:“你看這馬如何?”關羽聞言,細細一瞧,見那馬色若墨染,黑中泛亮,一雙眼晴閃閃發光,便又笑道:“這馬好極!”
金翁見說,又是微微一笑:“賢徒,這馬毛色雖佳,雙目也亮,隻是這四蹄過分精瘦,恐力道不足,一旦征戰,恐難以久耐。”
兩人走走停停,將那槽頭上的馬匹一一論過,金翁皆言得頭頭是道,引得關羽連連讚歎。金翁道:“凡事無巧,經久便知。適才所言,那方絹帕上全都錄得。”
關羽見說,又自道謝了一回。
二人走出馬廄,來到金翁寢房。關羽言道:“剛才,多謝師伯授我刀法、相馬之術,隻是兵器一事,不知何時造得?”
金翁笑道:“不知你等兄弟喜什器械?”
關羽道:“我那兄長玄德頗曉劍術,弟翼德槍法精絕,隻我慣使大刀。”
金翁見說,撫掌大笑:“真是這般湊巧。三年前,我從過往客高手中買得數百斤上好镔鐵,打造得三般兵器。時下,尚在家中。”說著,打開一扇側門,鑽將去。不一刻,抱出來三般兵器,放在關羽麵前。
關羽拿眼一瞄,見是一把大刀、一柄雙股劍、一杆丈八蛇矛。那柄大刀背厚刃薄,青光閃閃,刀麵上,鐫刻著兩條青龍;雙股劍長約四尺,刃薄若紙;那蛇矛色若墨染,形同遊蛇。不由得心中大喜,疾疾叩拜相謝。謝畢,將三般兵器擄在臂中,立起身來道:“小徒就此別過師伯。”金翁聞言,將頭點了兩點。關羽將三般兵器朝肩上一扛,大踏步朝來路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