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和尚山中贈偈語,關羽潭邊發血誓(2 / 2)

關羽默默片刻,低低言道:“如此說來,那僧人是師父您了。”

和尚沒有言聲,隻是微微地點了點頭。

關羽道:“多謝師父恩德!”言畢,丟掉手中大刀,就要真誠翻身下拜。

和尚忙跳起身來,扶住關羽道:“阿彌陀佛,施主不必多禮。拯救生靈,乃佛門弟子本份。”

關羽見說,便免了此禮。急急問道:“不知小生的師傅現在何處?”

和尚道:“他已皈依佛門,現為貧僧師弟。這次,雖然不能與貧僧一同雲遊,卻托貧僧到此看望施主。”言畢,從懷中掏出一本書,遞與關羽道:“師弟托貧僧給施主帶來此書,望施主常觀之,勤勉之。”

關羽接書一看,見是一本《春秋》,立即雙膝落地,望空拜道:“謝師父贈書之情。”

和尚雙手合掌道:“阿彌陀佛,貧僧也有一物相贈施主,望施主笑納。”言畢,從袖中取出一幅白絹遞於關羽。

關羽接過那絹,月光下,見此絹白如純銀,光澤映目,上麵寫著四句偈語:“你覓他來他覓你,冤冤恨恨兩相抵,舞金戈,騎良駒,桃園深處遇知已。”

關羽望著那偈語看了數遍,隻隱隱地覺出些道理。卻仍是似懂非懂,不明究竟。他伏地“叭”地一個響頭:“關羽癡愚,不明佛語深奧之處,望師伯法外開恩,替弟子明講。”和尚道:“佛家偈語,此乃天機,望施主好自為之,日蝗自明。”言畢,將身一騰,躍向身旁一株鬆頂,一路踏著樹梢頭去了。

關羽驚漢不已,跳起身來,又將那四句偈語反反複複看了數遍,悟道:那前麵兩句字裏行間似乎明了些仇家曾與我有些過節,要我不必再究。第三句似乎指的投軍之意,可那“桃園深處遇知已”卻不知就裏了。相到此處,他重重吧了口氣。

這時,西北風漸漸刮起,從天穹處飄來了一大堆烏雲,這雲呈條形之狀,好似一寬大的堤壩橫在空中,氣勢磅礴,關羽朝那潭中。一看,這潭中景象更是奇異:雲層倒映水底恰似一條烏龍在潭中暢遊。他一時情上胸懷,右手提刀在手,朝那左手食指上輕輕一抹,那血便倏地流了出來。他將手朝那潭中擺了兩擺,將那血珠在潭水之中。言畢:“關羽謹遵師命。隻明日便辭別鄉親父老,去吃那一分軍糧。身保漢室江山。”說至此處,將手中大刀朝那潭中*去一指,道:“為銘此誌,關羽自此將字取為雲長。”關羽講音剛落,忽地從山下響起一片呐喊之聲,不一刻,那山口處露出來無數人影,手中似乎拿著一些兵器,月光下寒光閃閃。關羽暗忖:“在這半夜三更,保人這般喧鬧?莫不是那打劫的賊人?前後一看,不見退路,便將那本《春秋》藏於懷中,大刀一展,隱入一株古鬆之後。待那賊人到來以備廝殺。這正是:才見恩師離別去,又遇賊人臨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