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李正求賢設巧計,關羽辭官操舊業(1 / 3)

第二十八章 李正求賢設巧計,關羽辭官操舊業

你道關羽因何事這般驚駭?原來,這屋角處有一木柱,粗約尺圍,被利刃削去一塊,有人用山中粉在上麵寫一句話:“若要得珍寶,去找李正討。關羽初看,以為是眼睛昏花,將眼睛揉了兩揉,向前幾步,見柱上照舊是這麼幾個字。不覺心下驚道:“李叔是師傅的知心朋友,平素為人正派,最是講個義字,哪會做這盜寶之賊?本待不信,這柱上又明明寫著。暗忖:“這兒離李叔的家尚不太遠,不若到他家中問問,莫不是別人盜了這些珍寶,用李叔名字狂我?

他尋路走下山來。打從那竹林邊過,又想:那日是,雖然將惡徒除了,不知這井近日情形如何,便拐個彎,鑽進了竹林。

迎頭奔來十多個擔水的青壯男子,每人肩上挑著兩隻水桶,行走如飛。邊走,邊將那言語送進關羽耳中:“關壯士真個為我等鄉民做了天大的好事,我等給他建個廟宇才是。”“應該應該,隻是這廟需在他死後方可建得。”“若果這樣,怕是建不成了。”“為何?”“這壯士時才少年,待得它日亡故,我等也不知成了多少年的野鬼了。”眾人言著,哈哈大笑。

關羽聽得,心中暗自歡喜。想這鄉民們真個淳樸可愛。不一刻,他來到了那井帝邊,見井邊立著一尊石像。心中暗忖:何人將這石像搬到了井邊?來到井前,見那石上刻著一個雄壯魁偉的少年男子,手中提著一把大刀,石旁,刻著兩行大字:手提三尺斬魔刀,懲惡揚善著英豪。後麵是一路落款文字,顯得略小:為關羽壯士立。看到這裏,他覺著眼熱心跳:我不過做了點本分之事,卻被人這般頌揚,真個擔當不起。若果有人發現我來此處,望那自有容乃大石像,傳揚出了去,豈不是惹得天下豪傑笑我?想到此處,匆匆拿步走出竹林,朝著李正家中而來。

不到半個時辰,關羽來到了李正屋山頭前,急急地叫了一聲:“李叔在家麼?”叫聲剛落,從屋內走出來一個中年婦人。她滿麵紅光,著一件藍色碎花絹紗,笑盈盈地衝關羽言道:“賢侄果真到了!”關羽見是李嬸,聽她口氣,似乎對他此行已居意料之中,便問:“嬸嬸怎地便知關羽今日要來?李嬸道:“聽你李叔說的。”關羽道:“李叔此時何處付出了?李嬸道:“他方才出門去了。走時,他再三囑我,若果你到家來,要你再三等待,有要事與你商量。”關羽見說,隻好捺住性子,隨著李嬸走進家門。將大刀告在桌旁,接過李嬸手中的香茶,坐在椅上吮著。李嬸從室內端來一簸兒豆角,慢慢地去著殼子。

關羽等了頓飯功夫,想起金環玉鐲之事尚無著落,便輕輕地漢了口氣。

李嬸見了,言道:“賢侄,你為何事這般煩悶?”關羽道:“嬸嬸不知,侄兒遇見了一件哆嗦的事情。”便將那縣衙中丟失金環玉鐲一事計了一遍。李嬸道:“瞧我這個記性,直是這般不濟。你李叔出門前尚已對我說過,若你為金玉鐲來時,千萬不可心焦,說是定然找得回來。”

關羽聞言,心中略略定了一些。便自個兒提來茶壺,慢慢的飲著茶水,與李嬸說著閑話。

又過了頓飯功夫,關羽出門小解,仰麵見那天色正當午時,不覺又性燥起來,進門提起大刀,衝李嬸道:“嬸嬸可知李叔往何方去了,我自去尋他便了。”

李嬸恰待搭言,突聽得屋外一人言道:“賢侄,怎地這般心急?”李正說著走進門來。關羽望他腿上、鞋幫上賤了些泥水,似行了遠路歸來。

關羽道:“李叔,侄兒今日遇到了個哆嗦事情,還得您出麵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