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發展到今天一直局限在宏觀層次內,簡單點來說小到闌尾切除,大到直腸癌根治術,甚至開顱術,都是宏觀手術,最精密的神經、血管吻合術也不過是借助顯微設備放大術野的宏觀手術而已,術野內一下的組織都是肉眼可見的。
但是今天貝一銘為安安進行的手術超越了宏觀,進入到微觀的層次,因為他是在給細胞進行手術,而細胞並不是肉眼可見的,是要需要高精密顯微鏡才可以見到的微觀事物,也從來沒人給細胞做過手術,貝一銘是第一人。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幹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值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智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打量增值積累,並浸潤其他組織和器官,同時正常造血受抑製,導致了患者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熱,以及肝、脾、淋巴腫大和骨骼疼痛等臨床症狀。
究其原因,簡單點來說就是造血幹細胞病了,所以貝一銘要為病了的細胞進行手術,治好它,貝一銘的手術計劃相當大膽,大膽到當代的醫療人根本不敢去想,給細胞做手術,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但是不被世人所接受的天方夜譚,在今天出現了,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貝一銘給細胞做手術了,他給林可兒做手術的時候,其實已經牽涉到了這種微觀手術,隻是當時並不成熟,但是今天一旦貝一銘完成手術,治好安安,這種大膽到常人不敢想象的手術就預示著已經成熟了。
可是現在距離完成手術還有不短的一段路要走,貝一銘還沒找到那顆他需要的細胞,他現在能做的就是繼續尋找。
在密密麻麻的細胞中找其中一顆細胞這簡直跟大海撈針差不多,但是貝一銘沒辦法,他隻能繼續尋找,因為這是唯一可以治好安安的辦法。
以後或許他可以找到更簡潔、快速的辦法,但是今天顯然不行。
周圍的人都不知道貝一銘在那鼓搗來、孤島去到底要幹什麼,所有人都是一頭霧水,無聊而枯燥的看著貝一銘控製著兩根細細的銀針累物品不斷的動著。
顯示器上細胞一顆又一顆的出現,又一顆顆的被貝一銘淘汰,這些細胞都不是他想要的。
貝一銘已經很疲倦了,手術時間也太長了,但是還得繼續下去,因為他還是沒找到那顆細胞。
貝一銘都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在顯示器上出現了一個個頭很大的細胞,貝一銘立刻眼睛一輛,他操縱著兩枚蜂針緩緩的接近那顆稀薄,剝離跟它聚在一起的細胞。
當左側的蜂針跟這顆細胞接觸的那一霎那,顯示器上左端突然出現一個綠色小窗口,上邊顯示的就是那顆細胞,並且它還不斷旋轉著,綠色的光線開始纏繞這顆細胞,一行小字很快出現——母細胞掃描中,確認為可用母細胞。
看到這行子的人還是一頭霧水,母細胞是什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