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1 / 2)

第 186 章

他靜心想了幾日,正好到了五月初一,照例應往峨眉山求見成蘭陵。他做了一方錦盒,修書道:“吾將遠行,不知歸期,甚覺思君之情難棄。歲月滄桑,鬥轉星移,倘若即成一生之別離,願君勿忘當初誓約,不渡奈何橋,相候斷腸人。此行吾將先至沙洲父母墳前拜辭,後至明州買船出海。此後水天茫茫,不知身將何處,但願明月清輝,同照你我。”又拿出兒時在樓蘭城中偷藏起來那方成蘭陵的絲巾放了進去。然後向唐豔母子辭別,叮囑李向祖勤練武術,並將蓉九娘繡畫的武功圖譜傳了給他,要他長大後斟酌習練。李向祖幾番有話欲說,但蕭雲心下已打定了主意,不給他開口的機會,師徒二人灑淚而別。

青城離峨眉快馬半日可至,蕭雲故意緩行,走了一整天才到峨嵋山下。又找農家借宿一宿,次日太陽東升,才開始登山。此來既有無盡的渴望,卻也做好了永失所愛的心理準備,若以別離的借口也打動不了成蘭陵的話,那麼這趟遠行也就真的不會有歸期了。他在這樣的心思之下,反而放鬆了心緒,一路遊山玩水,這才發覺,峨嵋山之秀,不下於成蘭陵的花容月貌,二者雖一為自然景物,一為傾國佳人,不可比較,但帶給人的感覺,卻何其相似,同樣令人心曠神怡,忘卻了人世間的一切。

他曆次來峨嵋山上,都在心頭存有這樣那樣的心思,從未仔細觀賞過峨嵋秀色,此時感從心來,不覺想到:“蘭陵那樣的美貌,原也隻有此山的秀色方能與她想配,看來她會居於此地,說不定便是冥冥中早已排定好了的。”

他不徐不疾,午時過後,才來到成蘭陵居住那道觀外的洪椿樹林前,心頭再次升起與佳人隻如隔一簾般的奇異感受。隻見李沐兒身穿胡服半臂,正在與小靜練劍。二人嘻嘻哈哈,卻與蕭雲教李向祖練劍時的嚴肅場麵截然不同。

蕭雲正要上前招呼,眼光忽被林中一處怒放的紫色花叢所吸引。他不用走近細看,已知這世上果然有紫色的杜鵑花,就在這峨嵋山上,成蘭陵的居處之外。霎時間明白了成蘭陵借李向祖之手傳遞那片杜鵑花瓣的意圖,是要讓他知道,每次當他上山求見佳人之時,成蘭陵也正躲在那一叢罕見的紫色杜鵑背後偷偷凝望著他。登時喜悲齊來,拔出長劍將“情劍”從頭至尾舞了一遍,收劍時仰天長嘯,震得林中鳥飛獸走,然後將錦盒遞給好奇來觀的李沐兒,道:“請轉告你師姐,我會在沙洲城外兀峰頂上待上一月時日,希望能將這套情劍融為一招。”說完接連長嘯,如飛下山而去。

世道寥亂,旅途艱險,任他馬不停蹄,也用了近百日才到得沙洲城。他向族內親戚問明父母墳墓所在,便攜了酒食錢紙前去掃墓拜辭。來到墓前一看,卻見兩座青墳被人打掃得幹幹淨淨,墳包上的雜草剪除一盡,碑前擺放著香蠟供品,顯然不久前才有人前來祭拜過他爹娘之墳。

他心下微異,暗想族人雖說有所漢化,卻還不至於將漢人清明掃墓的習俗視為重要之事,何況此時並非清明時節。而且就算像他這樣可說是在長安長大、飽學漢人禮儀的羌人,也隻在即將遠行時才想到前來祭奠父母之墳。羌族信奉萬物有靈,天地自然,講究心中有情,並不在乎身外形式,他的族人、親戚斷不會有此舉動。

蕭雲思來想去,隻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便是成蘭陵先前來過此地了,心想任憑阿者者或追風逐電之一的腳程,自可搶在自己前頭來到沙洲。他在墳前守了三日,將父母死後自己經曆的點點滴滴訴說一番,又說了自己對雙親的無比思念,並發誓道:“父母親大人在天之靈,請勿念掛孩兒。孩兒定不辜負你們的期望,好生活下去!”

拜辭父母已畢,他便來到當年成蘭陵設在城外山頭的“禦劍山莊”外那處蘑菇狀兀峰上,每日夜間望著天上大得如同銅盆的明月,幻想著成蘭陵彩裙飄飄,躍上峰來。如此等了二十餘日,不見絲毫動靜。他每隔幾日,便會到沙洲城中購買幹糧,趁機打聽一番,卻沒有得到絲毫成蘭陵的蹤跡消息。回到兀峰頂上又等幾日,算算一月期限將滿,不由得失望至極,初來時認為成蘭陵必定會跟來相見的念頭開始動搖,直至將要絕望。

這夜照例仰望明月,連日來吃不好、睡不好,已是疲憊不堪,不知不覺睡了過去,夢中隻見成蘭陵翩然而至,甚至黑亮的青絲披散下來拂過他臉龐的感覺都是那麼真實,轉眼間美夢成空,成蘭陵如煙散去,頓時一驚而起,隻見明月清輝,遍灑宇宙,哪有成蘭陵的影子?但夜風中傳來一絲暗香,卻不正是成蘭陵所獨有的體香麼?似乎還帶有佳人身上的餘溫!他大喜叫道:“蘭陵,你既來了,何不出來與我相見,你可知道,我想你想得好苦?”半晌不聞成蘭陵回答,忽聽山峰下馬鳴陣陣,連忙爬了下去,隻見追風逐電被拴在山石上,拚力搖頭扯拉韁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