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神秘的導彈部隊(2 / 3)

該旅龐政委對記者說:“這種突發情況在跨區拉動中時常會遇到,我們早已建立了完備的應急處置措施,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

21時30分,車隊抵達鐵路轉運站,直接向一排排靜靜等候的平板列車上駛去。最後一次清點核對人員物資後,長長的列車緩緩駛出站台。

第二天醒來,列車已經飛馳在一片廣闊的草甸子中間,一路呼嘯著向千裏之外的密林奔去……

神秘的導彈部隊:雨夜發射!

離開南國密林,我們急匆匆地奔赴駐在高原的某導彈旅。

高原天氣變幻莫測,剛剛還是萬裏無雲,突然間烏雲密布,暴雨夾著雷聲向峽穀滾來。

已經是晚上19時了,暴雨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風雨無阻!除非上級不撤銷命令。”某旅旅長張光忠說。

能否在暴雨夜成功發射導彈,將直接檢驗部隊作戰能力。上級的“硬指標”是:要一秒不差地把導彈送上天。

一切準備就緒。長長的車隊雕塑一般矗立在雨中。

暴雨肆虐。晚上20時10分,兩顆綠色信號彈升上夜空,上級下達了向某陣地進發的命令,長長的車隊如雨中蛟龍一般,直撲陣地。

對於導彈部隊來說,很多精準的瞄準工作在夜間難以展開,惡劣的氣象條件則直接影響發射成敗。然而,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官兵明白,未來戰爭容不得“靠天吃飯”,戰爭隨時都有可能到來。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一批新型導彈部隊開始了夜間發射的嚐試。從此,不分地域、不分時間、不分條件的各種實彈發射訓練,在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全麵展開。

走出長長的峽穀,車隊停了下來。“占領陣地!”“展開設備!”“起豎導彈!”……一道道命令下達到各發射陣地,官兵冒雨操作。

淩晨時分,黃豆大的冰雹向官兵和裝備迎頭砸下,官兵像釘子一樣“釘”在各自崗位上繼續操作。

零點25分,發射進入倒計時。突然,中央屏幕顯示某發射車信號出現異常,信號顯示熒光屏上的脈衝信號向上彈了一下,便銷聲匿跡了。

張旅長抓起麥克風命令:“迅速排查故障!”

此時,離發射時間不到1分鍾了,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部隊技術小組馬上投入搶修,15秒鍾後,指揮車內的對講機傳來總工程師裴誌濤的聲音:“故障排除,是導線接頭因暴雨出現短路。”

“10、9、8、7……”報時員清晰的倒數口令聲,回蕩在高原的夜空。“點火!”張旅長一聲令下,巨龍拔地而起,撕開夜空,咆哮而去……

數分鍾後,靶區回報:導彈命中目標!

神秘的導彈部隊:網上淬火!

告別高原戈壁,初夏的南方城市,用溫熱的風歡迎著我們。

這一站,我們來到了“戰略導彈部隊的搖籃”――第二炮兵指揮學院。進入該院作戰實驗室模擬大廳,一幅宏大的導彈戰爭場麵呈現在我們麵前。上百名研究生學員分別擔任不同角色,在方寸熒屏上擬訂作戰計劃,下達作戰指示,調集部署兵力,與充當“藍軍”的教授展開攻防對抗。

這是一場沒有預案的“導彈戰”。除了沒用真裝備,沒有真正的炮火硝煙,其餘作戰程序與實戰完全一致,目的就是在不出營門、不動實裝的情況下錘煉指揮員的實戰能力。

院領導介紹說,戰略導彈部隊裝備種類多,技術複雜,指揮難度較大。近年來,學院走開網上練兵路子,建成了集“導調指揮、戰場仿真、監控評估、訓練管理、綜合保障”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作戰實驗室。依托這個平台,學員可以在方寸熒屏上完成各種戰役戰術作業,展開各種複雜情況下的導彈攻防戰,還可對導彈基地、導彈旅團的作戰方案進行驗證和評估,對戰法、訓法等研究成果進行量化評估。

置身指揮中心的大屏幕前,“戰爭”態勢盡收眼底:“紅軍”全線向戰區挺進,“藍軍”集中優勢火力,猛烈進攻。遭受突襲的“紅軍”迅速采取“化整為零,以退為進”的戰法,以迂回、佯動、遠距離穿越等方式,把“藍軍”引向事先精心預設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