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苦盡甘來(2)(1 / 2)

有一天,三人走到一個風景區,那裏有攝影點。靜說要和爸爸媽媽照張相留作紀念。雪梅說:“不照了吧,能節約點就節約點。”靜不再說話,但情緒有些低落。雪梅話一出口非常後悔,女兒的要求並不過分,是人之常情,可自己有什麼辦法呢?交了靜的學雜書本費和這個月的生活費後,包裏的錢已所剩無幾了。他們還要坐車到黔陽市,中途要在旅社住一晚,這些都得花錢。

這天晚上回到學校,靜的情緒仍然不高。雪梅叫她去問一下開水房在哪裏,打點開水回來,靜很不想去,說還沒正式開學,不好意思,並小聲地說:“這麼個冷清的環境,怎麼讀書啊!”

雪梅聽了心裏一驚,這不像是她一向豁達開朗、無憂無慮,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兒說出的話。但她很快理解了女兒,畢竟還是孩子,第一次遠離家鄉,千裏迢迢來到這陌生的環境,舉目無親,爸爸媽媽明天就回去了,因而感到孤單寂寞,一時難以接受,這是很正常的。

雪梅語重心長地對女兒說:“任何人都不可能在父母身邊待一輩子。為了自己的前途,必須要適應。萬事開頭難,習慣之後就好了。開學後,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學習上,就沒時間去考慮其他事情,也就不會感到寂寞冷清了。勇敢一些吧!”

雪梅雖然在安慰女兒,但此刻她比誰都難受,隻不過誰都看不出來,誰都體會不到。

第二天,卓為和雪梅一直在學校等著女兒辦完報到注冊手續,領了書本和床墊,把床鋪好後才離開。到火車站買了晚上的車票後,他們又回學校寢室看女兒。全寢室的八位同學都到齊了。大家分別來自各地,互不相識。有比靜小的,看上去非常單純幼稚;有和靜同齡的,樸實而沉穩;也有個別比靜大得多的,顯得成熟些。雪梅想,在這人才薈萃的環境裏,女兒一定會更快成長。

回家的火車上,雪梅珠淚漣漣,念念不忘形單影隻的女兒,無心觀看窗外的風景。

兒女學業順利,但雪梅自己又遇到了難題。上級決定她所在的廠破產解體,雪梅和一部分留下來的同誌成立輕工科研室。

創業之艱辛,創業之痛苦,雪梅這次算是真正的領教了。為求生存,她將近三個月的時間都是清早七點左右出門,陪著同誌們外出跑資金、購設備,和有關單位辦交涉,還要東奔西跑,聯係培訓單位,帶著工人們外出學技術。雜七雜八的事纏得她透不過氣。

下午不到六點以後,雪梅總不能回家。進門就抓緊做晚飯並連帶把第二天全家人吃的準備好。夜晚她還得把帶回的賬目處理完畢才能休息。卓為不出差時,她能有點時間休息;卓為不在家,她就忙得喘不過氣,真是苦不堪言。

這段日子,雪梅根本沒有空閑坐下來過問波和春的學習,也沒精力給予孩子一些輔導,更沒閑暇去牽掛讀大學的兩個兒女,隻覺得自己白天黑夜都在疲於奔命。

好在兒女們都有自覺性。從來信中看得出寧完全適應軍校生活,對已定的專業逐漸安心學習,成績達優,表現不錯。靜的適應能力更強,一個學期之內,各科成績就迎頭趕上了。寒假回來,孩子明顯成熟懂事,身體也結實多了。這讓母親寬懷和放心。

讀初中二年級的波非常懂事,開始懂得父母的辛苦,主動帶著小學四年級的弟弟春自覺學習。孩子們的表現給了雪梅苦悶的心莫大的慰藉。

一九八四年初,雪梅離開輕工科研室,調到臨山地區檔案局。迎著燦爛明媚的陽光,萬物複蘇的春天頻頻向她招手。懷著愉悅的心情,雪梅跨入了新單位。

根據相關政策,國家承認了雪梅的大專學曆,享受每月五元錢的知識分子補貼。這年盛夏之時,她被吸收加入中國共產黨。她一如既往地踏踏實實工作,任何時候都嚴格要求自己,一年期滿,按時轉正,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黨員。“三八紅旗”“先進工作者”“五好家庭”“五講四美文明家庭”幾乎每次都少不了她,得到組織和群眾的認可,雪梅心裏感到揚眉吐氣。

剛撇開哀愁,過上幾天舒心的日子,意想不到的痛楚又折磨上雪梅和卓為。一九八五年,卓為三十七歲的妹妹突患白血病,不幸去世。雪梅為之難過,為之心酸。卓為的妹妹死後的第二年,雪梅的大侄子共培又因肺結核病變,反複住院醫治無效也離開人世,年僅三十二歲。這讓雪梅悲痛欲絕。

一九八六年,女兒靜本科畢業考上研究生,同時次子波也被錄取到本省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