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登基大典訂在了七日之後舉行,如今新朝初始萬象更新,朝堂上也進行了大換血,朱丞相黨羽被拔除,那些差事要有人補上,我封了幾個前朝遺孤為官,之後便是要準備科舉,廣納天下英才,然而科舉的主考官是誰,以及想要改革一下科舉製度避免科舉舞弊等現象,細節還需要商定。
朝堂之上正在商量著這件事被一封軍事急報聲音打破“報!啟稟皇上有邊關急報!南齊派軍十萬和北疆派兵十二萬同時進攻我大周邊關,邊關告急。”
“這,這可如何是好?”
“怎麼會這樣?”
“這群賊人趁人之危啊!”
急報一出整個朝堂一片混亂,四方皆知我大周剛剛經曆一場內戰雖說我們將傷害降到了最低但還是損失了五萬士兵,再加上剛經過大戰國庫空虛,此時南齊和北疆共同攻打我大周,實屬趁人之危,但我們也隻能戰必須戰,本來吞並這兩國也在我計劃之中,我要在我當政之期四海統一,留給下一世一個四海升平萬民歸一的大碩天下。
“各位愛卿此刻邊關告急,各位可有應對之策。”我向各位官員問出此問題其實也是在看各位大臣的心思,其實我心裏早已有了盤算。
此話一出,主戰派和主和派一時之間吵得不可開交,
“想我大周本就是打下來的天下,當年先皇在位時我們吞並了東營,也使西風國成了強弩之末,早晚也會並入囊中,如今不過是南齊和北疆又有何戰不得。”司徒將軍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皇上,不可啊,如今我大周剛經曆一場內戰,正是國庫空虛之時,我們的軍需後備如果跟不上那是很危險的事情。不如先主動求和等養精蓄銳之後再反攻不遲啊。”戶部尚書譚睿站出來反駁司徒將軍。
之後又有幾個大臣分別站出來說出自己的意見,我等著雙方人吵的差不多之時便站出來準備結束這場辯論。
“各位愛卿聽我一言,試想如果今日是我大周進攻北疆和南齊,並且勝券在握,我們會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就輕易退兵嗎?我們難道不是會要對方割地賠款進貢讓對方再也沒有實力與我們抗衡嗎?”我的這話一說出那些主和派麵麵相覷啞口無言。
司徒將軍聞我此言拍手叫好“皇上所言甚是,此戰我們避無可避,與其讓人日後拿捏倒不如拚上一把。”
大家也看出我想戰的意思了,若是沒有經過這場變故,我順利繼位,其他幾個國家應該也不會輕易向我們發起戰爭,而我可能不會選擇主動開戰,因為戰爭一起受苦的隻會是黎民百姓。可是我也不會允許別的國家欺負我的百姓,南齊和北疆都是賦稅繁重的國家,我們的百姓才過上幾日好日子,我不想讓他們重蹈覆轍,我要保護他們保護我的國家。
“既然決定應戰各位可有好的主將人選?”我再次試探各位的心思。
“啟稟皇上,臣認為由司徒將軍為主將對抗南齊,李戈將軍為主將攻打北疆。”兵部尚書齊雲站出來說道。
“那齊愛卿認為雙方各帶兵多少合適?”我是故意提出這個問題他們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我們是被兩個國家同時進攻,兩方的兵馬都有十萬之多,而我們南齊和北疆都各有五萬兵馬駐守,經過內戰之後,我們京城的兵馬如今隻有十三萬,京城至少要留有五萬兵馬駐守防止意外,那能夠調用的也隻有八萬人,這八萬人要支援兩個地方,無論怎麼分我們的數量都遠遠不如對方,以少對多無疑飛蛾撲火。可是我們有一支隊伍雖然隻有幾千人但是可以以一當十,隻是他們是前朝之人,我猜想如果不到萬不得已這群朝臣是不願意給他們立功的機會的。我想要培養這些前朝遺孤,但不能不顧朝臣反對隨意封官隻有立功方可,上次內戰他們雖立功但是也差點將我大周江山奪取,這些朝臣怎會不心有餘悸。但是如果此次立功還是為我大周江山立功我再行登賞他們大概也不會有意見了。
葉朗看出了我的意圖便首先站出來進言“皇上,臣認為司徒將軍雖好但是畢竟身負要職,整個大周的軍隊調度都握在他手中,實在不宜出戰,且我方軍隊數量儲備明顯不如對方,以少對多並非明智之舉,臣這裏倒是有一個更合適的人選,他帶領的軍隊個個驍勇善戰以一敵百,由他們出戰便能克服人數不足的問題,此人便是前朝公主的侍衛聽風。”
我心裏默默地給葉朗點了一個讚心想真不愧是我兄弟對我的心思拿捏的準準的,但是麵上還是裝作一副剛剛想到的樣子。“葉愛卿這個提議真不錯,司徒將軍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