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
夢依舊,換種姿態再上路
1
大家好,我是胡喬華,我的藝名是華少。
上麵這句話本該放在序言裏做開場白,但此刻覺得,或許放在這即將擱筆的記述中,會更符合我無法言說的心緒吧。
因為這本書的關係,這些日子以來,我漸漸養成了深夜寫作的習慣。每天入夜,我便收起一天的繁忙,獨自端坐在電腦前,任指尖在鍵盤歡快地跳動,任千言萬語肆意流淌。
在這段時光裏,終於有機會靜下心來回望自己一路走來的足跡,悄悄拾起匆忙中遺失的美好。
我第一次發現,回憶催人老。
每個人都曾在青春時期有過偉大的夢想,你我都不例外。雖然那段歲月的痕跡隨著時光流轉變得模糊不清,但不可否認,內心總有那麼一段記憶,揮之不去:幸福、苦悶、驕傲、自責、擔當、逃避、榮耀、迷茫……一股腦兒湧現到眼前,蕪雜混亂。
可惜我沒有記日記的習慣,寫不出小學作文那種“一件小事”式的命題,所以很多該記住的都忘掉了,隻能把那些記住的事,說給你聽。
雖然是我的故事,卻也是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故事,而且我相信,不管70後、80後還是90後,我們所經曆的人生,總有相似之處。我把這些基因串聯起來,有兩個字在心底漸漸清晰,那便是——
夢想。
曾經覺得,這個詞好大、好空,遭遇現實時,還常常灰飛煙滅。如今再正視它,30年的閱曆將它變得純粹而實在。
2
1999年。
那一年,我在讀大學。我的大學不是什麼211、985院校,它可能連四流都算不上。我毫無看低母校的意思,因為在日後的工作中,我發現一個秘密:整天把母校名字掛在嘴邊的人,都很自卑,因為他們需要用母校給自己撐腰,而不是拿自己的業績和能力說話。
那一年,要跨千禧年門檻。不少人都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經曆百年的更替都很難,經曆千年的更替更是可遇不可求。我也很幸運,因為我成了一名電台主持人。
那一年,杭州經濟之聲電台組織主持人選拔賽,在全杭州的高校內選拔主持人。我得知這樣的消息肯定不會放過,興衝衝地報了名。
如你們現在手執的這本書——夢想,不過是個痛快的決定。
誠然,太年輕的時候,我們看不到多年後的自己,彼時想要得到的東西,再過幾年,可能成為現實,也可能成為笑柄。
但我始終相信,如果有件事讓我們無論怎麼付出都不覺得疲憊,無論怎麼失敗都想再來一次,那我們就該如癡者一般去追求,我們就該有不計後果的衝動與堅守。
那陣子,我沒少用功,早上五六點鍾起來練聲,到我們學校的小樹林裏醞釀開場白,每天都變著法地來“為難”自己。
帕斯卡爾在《思想錄》裏說,沒有信仰就沒有幸福。
我套用這個句式:沒有夢想也不會幸福。
當我抓住一次普通的機會並堅持下去,用心去實現一個很小的夢想,那些辛苦,便不再是苦難,反而充滿奮鬥的喜悅。
如我所願,我獲得了到電台做嘉賓主持的機會,用時下流行的詞說,我也是選秀出身。這結果讓同學們羨慕不已,可是我知道,我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