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30不怕40不悔50不憾(1 / 3)

20歲,一切皆有可能,二十幾歲,可以決定人的一生;30歲,青澀與成熟的分水嶺,三十而立,讓你的人生實現質的飛躍;40歲,疲累與迷惘的交叉點,四十不惑,幫你揭開人生成就的新篇章;50歲,人生收獲的季節,五十知天命,你仍有機會創造輝煌。

一、人生是一張白紙,需要設計

人生就像一張白紙,你為自己設計的夢想越美麗,你為之奮鬥的人生畫麵就越精彩。隻有心中有夢想,你才能為夢想而奮鬥。

當我們看到了人生道路旁邊的壯美畫麵時,我們不免會被周圍的風景所陶醉。如果一個人對這些美景擁有強烈渴望卻暫時無法得到時,他就有了夢想。一個人有了夢想,就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和方向,希望自己能盡快夢想成真。為了把夢想變成現實,我們必然會圍繞夢想製訂計劃並付諸行動。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電台主持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遭遇了18次辭退,她的主持風格曾被人貶得一文不值。最早的時候,她想到美國大陸無線電台工作,但是電台負責人認為她是一個女性,不能吸引聽眾,因此拒絕了她。她來到了波多黎各,希望自己有個好運氣,但是她不懂西班牙語。為了學習語言,她花了三年的時間。在波多黎各的日子裏,她最重要的一次采訪,是一家通信社委托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國去采訪暴亂,連差旅費也是自己出的。在以後的幾年裏,她不停地工作,不停地被人辭退,有些電台甚至指責她根本不懂什麼叫主持。1981年,她來到了紐約一家電台,但是很快被告知,她跟不上這個時代,為此她失業了一年多。有一次,她向一位國家廣播公司的職員推銷她的傾談節目策劃,得到了對方的首肯,但是那個人後來離開了廣播公司。她隻好再向另外一位職員推銷她的策劃,但這位職員對此不感興趣。她又找到第三位職員,此人雖然同意了,卻不同意搞傾談節目,而是讓她搞一個政治主題節目。盡管她對政治一竅不通,但是為了這份工作,她開始“惡補”政治知識。1982年夏天,她主持的以政治為內容的節目開播了,她憑著嫻熟的主持技巧和平易近人的風格,幾乎在一夜之間成名,她的節目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政治節目。

她就是莎莉·拉斐爾,曾經兩度獲全美主持人大獎,每天有800萬名觀眾收看她主持的節目。在美國的傳媒界,她就是一座金礦,無論到哪家電視台、電台都會為其帶來巨額的收益。莎莉·拉斐爾說:“在那段時間裏,平均每一年半,我就被人辭退一次,有些時候,我認為我這輩子完了。但我相信,上帝隻掌握了我的一半,我越努力,我手中掌握的這一半就越大,我相信終會有一天,我會贏了上帝。”

莎莉·拉斐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野心”就是她的“能源”,是每天推動她不斷向前的力量。沒有人生來就是成功的,也沒有人生來就是輝煌的,隻有將成功和輝煌作為目標,好好設計自己的人生,才能真正成功。

二、為自己製訂一份十年計劃

十年說長不長,一眨眼就過去了;說短不短,人生能有幾個十年?你不僅要清楚自己過去、現在的情況,更要明確自己將來要做的事情。

出色的人、企業、組織,不僅有自己一周、一個月、一年、五年等中短期計劃,還有十年、15年等長期計劃和目標。所以經理人經常會問自己:“我希望公司十年之後是什麼樣?”然後根據自己設定的這個十年計劃來付出自己的努力。其實,人人都應該計劃十年後的事情。如果你希望十年之後變成一幅美好景象,現在就應該設立目標。沒有目標的人無法不斷成長。旅行之前要確立自己的目的地。人生,也應有自己的明確目標。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我們暫且稱他為F先生)由於職業問題去找拿破侖·希爾。F先生聰明大方,未婚,大學畢業已有四年。

在談論年輕人目前的工作、受過的教育和做事的態度之後,拿破侖·希爾問他:“你來找我幫你換工作,你喜歡哪種工作呢?”

“希爾先生,”F先生說,“這就是我為什麼找你的目的,我真的不知道想要做什麼。”

拿破侖·希爾知道,替他聯係幾個老板麵談,對他沒什麼幫助,因為盲目求職這個方法並不聰明。他至少有幾十種工作可以選擇,但選出自己適合的工作機會並不大。拿破侖·希爾希望他明白,在找某種工作之前,一定先要深入了解這一行才行。

因此,拿破侖·希爾說:“讓我們從這個角度看看你的計劃,你希望十年之後自己怎樣?”

F先生思索了一下,說:“好吧,我希望我的工作和別人一樣,待遇優厚,並且可以買一棟好房子。當然,我還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拿破侖·希爾對他說這是很自然的事,並且解釋道:“你現在的情形如同你跑到航空公司說‘給我一張機票’一樣。如果你不說出自己的目的地,人家不會賣給你。因此,除非你知道你的目標,否則我無法幫你找到工作。隻有你才清楚自己的目的地。”這使F先生不得不認真思索。接著他們又討論了各種職業目標。

拿破侖·希爾相信他已學到了最重要的一課:出發之前,要有自己的目標。

和公司一樣,人也要有計劃。你要盡量發揮自己的才幹,以取得最高的價值。下麵是兩個很有效的步驟,可以幫助你做到這一點:

(1)把你的理想分為工作、家庭、社交三方麵。這樣可以幫你正視未來的全貌。

(2)回答下列問題:我想完成哪些事情,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哪些東西能使我得到滿足?

下麵的十年長期計劃可以幫助你回答上述問題:

第一,十年後的工作:

(1)我希望達到哪種收入水平?

(2)我希望擁有多大權力?

(3)我希望尋求何種程度的責任?

(4)我希望從工作中獲得多大威望?

第二,十年後的家庭:

(1)我希望達到何種生活水平?

(2)我希望住進何種房子?

(3)我希望如何撫養孩子?

(4)我希望哪種旅遊方式?

第三,十年後的社交:

(1)我希望擁有哪些朋友?

(2)我希望參加哪些社團?

(3)我希望參加哪些社會活動?

回答了以上的問題,相信你的未來十年就會過得很充實。當然,工作、家庭、社交三方麵是緊密聯係的,但對你影響最大的還是你的工作。因為你的家庭生活水平等狀況,你在社交中的聲望,大部分是以你的工作表現為衡量標準的。

三、20幾歲,可以決定人的一生

20幾歲,最大的特點是多變;20幾歲,要贏在起跑線上;20幾歲,不能忽視習慣的力量;20幾歲,要學會多認識積極的朋友;20幾歲,力爭做一個情感成熟的人。

這個世界是屬於年輕人的世界。因為年輕,你不必有過多的憂慮,可以去闖、去拚,可以大聲而自信地一路奔跑著衝向社會,叫喊著“看我的”;因為年輕,未來的生活裏總會展現著許許多多的“可能”;因為年輕,麵對任何一個“機會”之門,都可以躍躍欲試……

20幾歲,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年齡,更是一個十分微妙的年齡段。這時候,要離開父母,走向社會;要與少年期揮揮手說再見,開始獨立地麵對生活的一切。如果你過去是在家長的關懷照顧下生活,是在朋友的幫助和祝福下生活,那麼以後的時間你該學會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和義務,你需要從別人那裏得到一些東西,包括信任、依賴、讚賞甚至批評與輕視。

20幾歲對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20幾歲的人,從學校畢業後,找到第一份工作,或許換過幾次工作,正在學習社會大學的規範;20幾歲的人,都有一個年輕時的夢想,夢想變得有錢,夢想創造自己的事業;20幾歲的人,在關鍵時刻,往往能決定自己的一生,也決定了自己的幸福與否。

20幾歲的人,擁有一顆快樂的心。心靈的平靜能產生讓造物主為之低首的感人力量,它來自於長期的自我修煉。即使遭逢狂風暴雨,也不會大驚小怪、忐忑不安或悲憤憂傷,而是永遠保持處變不驚、泰然處之的心態。隻要你願意,可以隨時按動手中的遙控器,將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最佳頻道。

20幾歲的人,都有一種自信。古人曾言:“自知者明,自信者強。”自信是一切偉人、一切事業成功者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隻有自尊心而沒有自信心,不是狂妄便是荒誕。隨身帶上自信的習慣,可以使你從平凡走向卓越。當你滿懷信心地對自己說“我一定能夠成功”時,人生收獲的季節離你已不遠了。

20幾歲的人,都有一個充實的頭腦。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就要學習知識。掌握了知識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我們不敢想象,一個沒有知識的人會是什麼樣子。

20幾歲的人,都有一顆義氣的心。“千裏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友情就像沙漠裏的綠洲,要使它不蒸發消失,必須時時保持水分的滋潤。

20幾歲的人,都有一張交際的網。想要成功,實力是不可缺少的條件,同時不要忘記,優秀的交際能力也是這種實力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隻要敢拿出勇氣來,你也完全可以鍛煉出高超的交際能力。

20幾歲的人,都有一個美麗的她(他)。既然是在千萬個人群之中選擇了她(他),就要好好地去珍惜她(他)。好的婚姻不是人生的墳墓,而是和有實力的同行者共同實現夢想的契機。

20幾歲,最重要的標誌就是青春,而青春所賦予的意義就在於去嚐試,去做,沒什麼可怕的。如今,正是一個創富英雄輩出的時代,丁磊、馬化騰、陳天橋、楊致遠……這些人都是時代的驕子,他們的成功也大多都是從20多歲開始的。丁磊創辦網易時26歲,馬化騰創辦騰訊時27歲,陳天橋與妻子、弟弟、同學等一起創辦盛大網絡,開始做卡通網站時也是26歲,同樣楊致遠與戴維·費洛合作創立“雅虎”時也隻有26歲……年輕就是人生的資本、是財富、是對未來無限的憧憬……因為年輕,所以沒有什麼不可以。

20幾歲,正是嚐試失敗的最佳時期,年輕就是衝鋒陷陣的資本。年輕就是命運之神給他們提供的一個可以實現人生價值的平台。所以,處於20幾歲的人一定要在頭腦中理解年輕的內涵,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本。

因此,為了30多歲時能夠事業成功,40歲時登上事業的巔峰,從20幾歲就要開始做一個“勇往直前”、“經曆數次失敗而百折不撓的人”。

四、30歲,事業大於天

30歲,要學會判斷機遇;30歲,要學會用頭腦工作;30歲,不可忽視修訂目標;30歲,穩定的婚姻很重要;30歲,做人一定要有深度。

男人30歲,一定要奮鬥。不奮鬥,你就撐不起一片天空。常聽女人這樣說:男人矮一點,沒關係;醜一點,也沒關係;無論你怎麼著,那些先天性決定的因素,都無法更改了,所以也都可以理解。可是,如果一個男人沒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那總顯得不像男子漢的樣子。

中國古語“三十而立”,如今變成了“三十而急”。急什麼?急位子、急票子、急房子、急妻子,急資曆、急學曆、急智力、急能力,個中滋味恐怕隻有30歲的男人才知道。

30歲的男人,必須帶著成功的野心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奮力地打拚未來。因為男人30正是意氣風發、精力旺盛、創造力極強的最佳時期,如果在此刻你不能使自己的事業和人生呈現繽紛和諧、相得益彰的局麵的話,等待你的隻能是力不從心的歎息和不盡的遺憾。

30歲的男人,如果每天穿得西裝革履有可能被誤認為是賣保險的;如果穿得鬆垮一些則有可能被當成下崗工人。如果你現在仍將時間消耗在麻將桌上、電子遊戲廳,甚至是歌舞廳裏,那你簡直就是自己一生的罪人,正在為自己的後半生挖掘墳墓!

30歲就是男人的一個坎兒,一個人的成熟與否,一生的成功與否,都會在此時初見端倪。因此,30歲的男人,可吃苦、可受挫折、可受傷、可傷心,但絕不可流淚。因為,男人一哭,就是懦弱的表現!對於男人來說,30歲正是精力和閱曆成熟的時候,正是人生的黃金季節。在這個黃金季節去奮鬥,隻要努力就會打下一片自己的天空。

美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一次偶然聽一位同事的演講,知道非線性方程有一種叫孤子的解。他找來了所有關於孤子的資料,仔細分析了一個星期,專門挑別人有哪些弱點。結果他發現,所有的文獻都是研究一維空間的孤子的。而在物理學中,有廣泛意義的是三維空間。於是。他便圍繞這點進行攻關,僅僅幾個月,就找到了一種新的孤子理論,用來處理三維空間的亞原子問題,獲得了許多成果。

事後,他高興地說:“在這個領域裏,我從一無所知,變成一下子趕到別人前麵去了。”並由此得出結論:“你想在科學研究過程中趕上、超過別人嗎?你一定要摸清楚在別人的工作裏,哪些是他們不懂的。看準了這一點,鑽下去,一定會有突破,並能超過人家。”

在由失敗通往勝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就叫“放棄”;在由失敗通往勝利的征途上有座橋,那座橋就是“努力”。

自古以來,在中國,男人就是脊梁。無數男人為追求功名利祿而去,為的就是證明自己是個真正的男人。因而,幸運的人終於衣錦還鄉,抱得美人歸,失敗的人仍在求官的路上日夜奮鬥。同樣,在西方,上帝在創造男人的那一刻,也注定了男人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因為女人隻不過是男人的一根肋骨。所以,重擔永遠需要男人來扛。

時至30歲的男人一定要有緊迫感,活出男人的氣概,幹出男人的偉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這樣才能贏得一個精彩的人生。因為到了30歲,男人已經沒有任何時間可供浪費了!

有時候,我們麵對的一些問題的確非常頑固,並且想了許多辦法,仍無法解決。於是,你就認為這“已是極限”,再去努力也是白搭。其實,當你真正經過一番努力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所謂的“難”其實隻是你自己的“心靈桎梏”。隻要不斷努力,任何困難在你麵前都會顯得微不足道。

坐著談,不如起來行。任何事情、任何目標、任何策略,靠嘴上說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終歸要靠自己的身體去行動。要知道,隻有行動才是尋求成功的唯一法寶。正如《羊皮卷》一書中所寫的那樣:一張地圖,不論多麼詳盡,比例多麼精確,它永遠不可能帶著它的主人在地麵上移動半步!

路,終究是要走;日子,終究是要過;而你,唯有去行動,才能真正地改變。所以,當你想好了,想通了,就要去做,去行動!正所謂:“思考一千次,不如行動一次!”

五、40歲,事業也能更上一層樓

40歲,你可以變得更出色;40歲,擴大胸懷更重要;40歲,家是永遠的港灣;40歲,人生健康的重要關口。

男人40歲,正是事業如日中天的巔峰時期。在社會各個領域中,40歲的男人都充當著主力軍的角色。

40歲,剛剛過了人一生中最美好時期的一半,一個男人要成功仍然可以從40歲以後開始。因為40歲的男人正是學識豐富、技術純熟,對一切都能駕輕就熟的時期,有的人在40歲時換了工作、改了行業,但他們並不會因此而感到困難。

張嶽曾在一家工廠的技術科幹了20幾年,他在大學時學的是機電專業,大學畢業後,服從組織分配進廠工作。

在那裏,他基本上沒有什麼事可幹,每天隻是到工廠裏的車間看一看。一下子20多年就這樣過去了。有一天他突然夢醒,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很是悲傷。40多歲的人了,再不幹出一點事業來,還等到什麼時候幹。他不想再繼續這種死氣沉沉的生活,想調換一種工作。於是,他經常利用休假跑人才市場。

蒼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找到一個機會。有一家劇院要招聘一位音響安裝師,看上了他,提供高薪,一拍即合。張嶽毫不猶豫地辭掉原來的工作,來到這家單位上班。他原來是學機電的,幹這些事簡直是易如反掌。他很快就當上了那家劇院的音響總設計師,把工作搞得井井有條,整天忙得不可開交。他每月除了工資以外,還有獎金,加在一塊兒,是原單位的十幾倍。他雖然很忙,但忙中有樂,活得很充實。

他時常感歎自己終於抓住了機會,以前幹了幾十年,還不如現在的一年。人生終於活出了一點價值。

有人說:“從40歲開始,人其實就把很多東西看透了。”這裏的“看透”其實是說,40歲的男人不會再像年輕人那樣相信許多假的東西,也不會像老年人那樣懷疑許多真的東西。而是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能少走許多彎路,所以40歲擁有出色的成就並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空想。

男人40歲,正是人生中最容易創造奇跡的美好時期,他們更有優勢把握當前的機遇,更有資格摘取成功的碩果。柳傳誌剛剛創辦聯想的時候,年齡也是超過了40歲。並且,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企業家,有很多都是從40歲才開始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