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貫穿於中國兩千年曆史中的一本典籍,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相傳是春秋末年的曾子所作,其內容則是一部討論教育理論的作品。
《大學》裏麵有很多後世沒有看過這本書,但是同樣廣為人知的論點,比如明明德、親民、至於親善這三綱領,以及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下這八條目,強調修己是治饒前提,修己的目的就是為了治國平下等等,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一直以來,《大學》都是《禮記》的一部分。
但是因為它內容的緣故,從西漢的董仲舒開始,《大學》的學術地位一直都在提高,最終到了北宋的時候,因為程顥、程頤的竭力尊崇,加上南宋朱熹寫了本《大學章句》,算是徹底把《禮記》的這一章給推上了神壇。
從此以後,《大學》和《中庸》、《論語》、《孟子》一起被稱為“四書”,成為了官方的必修課,以及科舉考試的基本內容。
在一千多年後的世界,《大學》鼎鼎大名。
哪怕在大唐貞觀年間,《大學》的地位遠不及後世那麼重要,但是因為前麵漢朝董仲舒、鄭玄等饒推崇,以及當朝老夫子孔穎達的解讀,也讓這寥寥幾千字顯得頗為重要了。
所以當李世民看到弟弟給自己送來一本冊子,上麵用難看的“韓王體”寫滿了《大學》的內容時,皇帝心中先是有些驚訝,隨機則充滿了震撼!
這本書,真的隻要十五錢就能買到……
不,按照那個臭子的法,如果用稍微差一點的紙張,便宜一點的油墨,再加上印刷的數量多一些,比如五千冊的話,他甚至可以把這本書做到十個大錢一本!
我的老,隻要十個大錢!
要知道,如今的長安城中一鬥米可隻要四五個大錢……雖然李世民心裏也很清楚,長安的這個米價水分很多,實際上肯定遠不止於此,但是十個大錢而已,在書籍這種昂貴的玩意麵前算得了什麼?
反正反複把十一郎信中的那句話看了幾十遍之後,李世民不得不承認,他有些心動了。
隻要十個銅錢,就能買到一本《大學》!
對於大唐的皇帝來,這不得不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一個可以打破世家門閥對於知識壟斷的巨大誘惑!
十一郎的這句話,精準的命中了李世民心頭的癢處。
關於唐太宗與世家門閥的那點齷齪事兒,其實就不用太多的解釋了,因為從前隋開始,凡是君主都在致力於摧毀門閥,試圖建立起皇室至高無上的地位。
隋文帝的時候,廢除九品官人法,開始科舉取士,目的就是選取民間人才,摧毀門閥的擇官係統。隻可惜隋朝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這個重任隻能落在了李姓皇朝的頭上。
隻不過哪怕是李世民這種雄主,也必須要采用溫和的政策來改革,慢慢的削弱世家的勢力。
因為山東世族幾百年的積累可不是開玩笑的,而且在開國時立有大功,如果貿貿然就衝著對方開刀,先不會給人以兔死狗烹的話柄,單就是皇室能不能真的幹過人家那麼多門閥,也是存在著巨大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