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瀾城(1 / 2)

瀾城坐落在赤縣神州與陽州的唯一通路之上,南臨懼覷海域,是燕國最為重要的邊陲要地和交通樞紐。

前朝燕國還未立國時,瀾城又稱闌,古音裏字意同攔,取攔截阻擋之意。

大燕立國後,因其比起關山,戟城等隻為了抵禦外敵入侵而修建的軍事重寨而言,瀾城更為繁盛,熙來攘往多是行商走販,在兩州之間互通商貿。

也由此在這座城中發生過許多波瀾壯闊,讓人謳歌泣血,可歌可泣的故事,才被有心人將城門上的闌字點上了三筆,以此紀念曾經的英雄們為這座巨城流過的血淚與汗水。

瀾城臨海一側城牆高約十餘丈,需二十餘人依次站在彼此肩上,搭作人梯,才能從牆角攀上牆頂,牆壁上滿是幹涸發黑的血垢,已經風化發幹的屍塊,被釘在牆壁石縫之間,任由風吹日曬,飛鳥啄食。

另外三側的城牆則不過五丈高度,雖也是巍峨雄關,可在臨海的城牆比較之下,卻還是相形見絀了一些。

瀾城城內,可以七馬並馳的大道上車馬如龍,走南闖北的遊商舞動著馬鞭,駕馭著車架前的馬匹,運送著各州特產。

糧道旁的樓市門麵外也門庭若市,熙熙攘攘之間商談生意或運貨卸貨的不知幾何。

時常有身穿甲胄,隊列齊整的兵卒穿行而過,路人也都紛紛自覺停下,為其辟開前行的道路,兵商民相處和諧,三者互不相擾,在應城也算難得一見。

這是瀾城特有的景色,瀾城常客或居民早就習以為常。

隻是今日的瀾城街邊似乎與以往有些不同,一處巷子口前堵滿了人,觀者蝟集,人頭攢動。

人群聚攏,時不時會一同發出驚呼,又轉而一道發出惋惜的歎氣聲。

似乎是有什麼事物,牽動了這些圍觀之人的情緒一般。

人群圍著的自然是陸羽三人。

這三人臨到瀾城前被老道卷了所有盤纏文錢跑了,雖不至於苦難到饑寒交迫的地步,但也可以說是身無分文,窘迫至極。

莫說尋個地方留宿了,就連今日如何吃飯都成了三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若是平日,陸羽自然可以在瀾城內隨意尋個賭坊,靠著一手聽骰辨數的本事賺夠生活下去的錢。

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三個人一掏口袋,就連一個銅板都湊不出來,哪來的賭資讓陸羽施為。

趙廷幹脆提出了等進了瀾城就沿街賣藝賺一點路費的主意。

可等進了瀾城之中,卻見路邊數座酒樓前站了各式各樣的雜耍藝人,花樣百出的攬客。

那口中噴火,巧變活人,鋼絲行走的把戲在這裏都算是下等技藝。

更有甚者不知從何處捉來了一些奇珍異獸,訓練它們飛舞躍動,做著討喜的動作,供人取樂。

趙廷親眼看著一匹頭長四角,其狀如鹿,卻長著馬足人手的異獸在主人的鞭笞下向遊人們行禮作揖。

(其獸出自《山海經·西山經》,文中所述:“有獸焉,其狀如鹿而尾白,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jué如。”)

在這些人麵前,趙廷原本打算沿街表演胸口碎大石的想法也隻能偃旗息鼓,隻得作罷。

可若再不賺錢,陸羽三個人今天露宿街頭還是小事,餓著肚子吃不上飯才是大事。

萬般無奈之下,陸羽隻能把之前徐老道讓他做的那個坑人騙錢的彈球板子拿了出來,學著徐老道的法子,用石子在地上寫了“五文一局,血賺二十,良心商家,吐血送錢”的字樣,等著冤大頭上門送錢。

陸羽本以為按照這些遊商走南闖北的見識,隻怕坑不了幾個人。

卻沒想到徐老道的這個小把戲其實深諳普通人貪小便宜的心理之道,不一會兒便開始有好奇的人圍了上來,詢問這遊戲怎麼玩。

陸羽為其說明規則,又讓其試了數次,也不去故意踩動腳下機關,幾番嚐試下來好事者們有輸有贏,總的來說還是賺得更多,便覺得陸羽太傻,這是明擺著送錢的事兒,紛紛交錢要玩上兩局。

陸羽怕他們玩多了發現其中蹊蹺,便說每人隻能玩一次,可以先試兩次再決定是否要玩。

結果此舉更是讓許多圍觀舉棋不定的看客覺得機不可失,紛紛加入其中。

卻不曾想到,這其實是陸羽故意設下的心理陷阱,一是為了防止有人心有不甘,數次嚐試輸多了後砸攤子,二是因為有些時候做出一些限製,反而能夠激起更多人的探究與好奇心。

於是三人不過一個時辰,便賺了五十文錢,圍觀者依舊沒有發現其中蹊蹺,皆是對那些花錢當傻子的冤大頭們運氣不好而惋惜不已。

陸羽深知見好就收的道理,眼見這幾日的盤纏已經湊足了,就準備讓韓幼晴和趙廷趕緊收攤走人,免得夜長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