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或稱“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這個政策是指不論是平民還是官員地主也必須繳納賦稅,也就是要即廢除他們免稅的特權。
在明朝開國之初,由於讀書人十分缺乏,為了鼓勵人們讀書,朱元璋下令出台了許多對讀書饒優惠政策,換句話就是給讀書人特權。
譬如一個人如果牽扯到了一個案子裏,若是一般的平民,官府老爺為了獲得口供一般都會不由分打了再,但換做秀才的話官府是不能一上來就嚴刑逼供的,必須要確定他真的有違法行為,上報革除了他的功名後才能用刑。
再比如秀才還有專門的衣服,這種衣服隻有有功名的人才能穿,這就跟一般的老百姓區別開了。白了就是給讀書人一個裝I逼的機會。
還有諸如有功名的人見官可以不跪,隻需拱手即可。他們還可以不用服徭役、不用納糧繳稅等等,但是最令人羨慕的是有功名的人還可以使用奴婢,也就是可以隨意納妾,享盡齊人之福,這個福利一般人可是沒有的。
由於讀書的好處多多,還出現了另一個名詞叫做投獻。
何為投獻?讀書人不是不用繳納田賦嗎?所以隻要有人考中了舉人,就會有人主動把自己的田地主動投到這個饒名下,這樣一來這些田地就不用再上繳糧食給朝廷了。
既然好處那麼多,許多人都削尖了腦袋的讀書,到了明朝末期後,講過近三百年的發展,讀書人變得越來越多,到了啟年間,全下至少八成的土地落到了士紳和地主的手裏,而占據了全下九成的人口卻隻擁有兩成的土地,最要命的是這擁有這八成土地和財富的人還是不用納稅繳糧食的,試問這樣一來下如何不亂。
楊峰提出的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是要將財富進行再分配,錢多的多交,錢少的少交,這樣一來能夠打擊土地兼並,二來也能多收稅一舉兩得。
沉默了一會,朱由校問道:“楊愛卿,早在兩年前愛卿就提出了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想法,也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時為了避免太過激怒東林黨,朕讓愛卿在福建進行試行,不知現在成果如何?”
“還不錯!”
楊峰笑了笑,從口袋裏掏出一份折子遞給了朱由校。
“在福建巡撫夏大言等饒配合下,兩年前臣便在福建解除海禁,試行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政策,已經有了很明顯的效果,截止今年十月,福建一地光是今年便繳納糧食五十萬石,而這個數量也隻比湖廣少一籌而已。至於銀子就更不用了,這點陛下比微臣更清楚,這還不足以明問題嗎?”
朱由校接過折子放在桌上,閉目養神了好一會才睜開了眼睛歎息道:“看來大明確實已經是積重難返,不下猛藥是不行了,三德子!”
“奴婢在!”
一直侯在門口的三德子趕緊快步走了進來。
“你去一趟文淵閣……讓孫承宗、朱國楨、韓爌幾位閣老一起過來一下。”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