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3 / 3)

王瓊想了一下,微微搖頭:“具體時間尚未傳來,不過以在下猜想,或許在沈尚書抵達張家口堡後,陛下便會即刻班師回朝了吧?”

謝遷輕哼一聲,對時間安排似乎有些不滿意,但態度卻平和許多。

因為對韃靼作戰連續勝利,西北各處軍政大員的擔心一掃而空,根本就不怕大明會吃敗仗,隻是對功勞的劃分多或少有些不滿,但其實沒什麼可爭的,功勞歸誰早就有了定數,旁人想跟沈溪搶首功基本不可能。

王瓊又道:“張公公卸職司禮監掌印後,陛下遲遲未找人頂替,如今看來戴公公和高公公頂替的機會較大。”

謝遷對這個話題全然不感興趣,問道:“朝廷可有發來詔書,涉及老夫?”

這問題,讓王瓊不好回答,心想:“來之前便想到謝閣老會問這件事,很想跟他說有,但其實卻是沒有,朝廷到底要如何安排存在疑問,謝閣老莫非已被朝廷遺忘?”

王瓊遲疑地回答:“沒有跟謝閣老有關的禦旨到三邊,或許陛下召您回朝的詔書已在路上了吧。”

謝遷聽到這話後臉色馬上變得不好看了,板著臉,不耐煩地揮揮手:“老夫在三邊,至少兢兢業業把本職工作做好了,就算沒功勞也有苦勞,現如今司禮監掌印空缺,連老夫這個首輔也不能回朝處置政務嗎?朝堂盡是小事還好說,若遇到大事的話,該如何處置?”

王瓊一聽便知道謝遷是在抱怨,作為三邊總督他自認沒資格參與這種涉及朝廷核心權力層的事情,所以識相地不予評價。

半天後,謝遷歎了口氣:“不過也是,現在朝廷最大的事情,便是西北這場戰事,且還被之厚給打贏了,下一步就是論功請賞……似乎除了禮部和兵部之外,其餘的人也摻和不進去。”

王瓊問道:“謝閣老,是否由在下跟陛下上疏,提及謝閣老在三邊的功勞,請求調您回朝?”

謝遷一聽急了:“德華,你把老夫當成什麼人了?老夫是那種為自己請功的人嗎?這次的事情,老夫除了添亂,哪裏有什麼功勞可言,你以為老夫連這點自知之明都沒有?陛下不待見老夫,這是老夫出京前便知道的事情,既然陛下不提,那老夫就暫且留在三邊,正好能幫幫你。”

王瓊心裏不由打鼓,顯然並不覺得謝遷留下來會幫到他,反而處處指手畫腳,做的很多安排都讓王瓊難以接受。

但問題便在這裏,朝廷不著急召謝遷回去,而謝遷也不會主動請調,那最後謝遷還是要留在三邊之地膈應人。

“倒是之厚那邊,若是能聯係上,要跟他說,讓他盡量早些回來,草原上豺狼虎豹盤踞,既然他打算以王化思想治理草原人,就別在草原上多逗留,回來後老夫也正好有些事跟他說說。”謝遷補充道。

王瓊心想:“沈之厚人還在草原,您有什麼話急著對他說?莫不是涉及到接班人的問題?”

這難免讓王瓊有些不舒服,畢竟沈溪是翰林出身,這次又獲得這麼大的功勞,謝遷很有可能會舉薦沈溪入閣。

以王瓊的認知,若沈溪入閣,就算不是首輔,至少能掛著個六部尚書的頭銜,要麼是兵部,要麼是禮部或者吏部,到那時,沈溪可就徹底權傾朝野了。

王瓊道:“是否先跟沈尚書說清楚一些,到底是何事?”

謝遷神色平淡:“等他回來後再說吧,老夫這些年在朝中也累了,既然他有能耐,那老夫就退位讓賢,由得他去闖……隻要老夫一天不死,就會一直盯著他,讓他不做出太過出格的事情來。”

王瓊心裏又開始腹誹:“您老說能控製得了沈之厚,但在出兵問題上,您的話有誰聽?最後還不是陛下跟沈之厚攜手將你發配在外?您這把老骨頭,以首輔之身到三邊來打雜,要不是我處處容讓,你何至於有現在這般愜意的日子?”

就算王瓊心胸開闊,但想到未來朝廷由沈溪發號施令,始終有些不爽,任誰看到年齡可以做自己兒子的人執掌大權高高在上,跟不靠譜的皇帝沆瀣一氣,都會對未來感到迷茫。

但這到底是朝廷規矩使然,沈溪本已無可爭議坐上兵部尚書的位子,這回又取得這麼大的功勞,就算不進內閣,那至少也該往吏部尚書位置上靠攏,而吏部尚書何鑒也多次表示要從朝中退下。

這是個契機,似乎戰爭開始前,朱厚照沒有安排何鑒退休就是為今日之事做鋪墊,若是換旁人去做吏部尚書,而沈溪又立下這麼大的功勞,皇帝拿怎麼去提拔?

“卑職明白了。”

王瓊心裏很失望,不過卻沒有表現出來,恭敬行禮。

謝遷仿佛有一雙慧眼,看著王瓊笑了笑,說道:“德華,你在三邊做事勤勤懇懇,老夫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回頭會跟朝廷舉薦,讓你回朝擔任部堂,這也算是老夫唯一能為你做的事情吧!”

374/48154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