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〇五章 破釜沉舟(3 / 3)

馬永成連連點頭,道:“對對,韃靼人要估摸一下這一戰是否值得,若是達延部把所有兵力都消耗在攻打我們上,就算最後勝利,也失去對草原的控製權,得不償失。沈大人用兵如神,且帶了這麼多火器,韃靼人未必有勇氣跟我們一戰!張公公,我們還是協助沈大人做好防禦才對!”

……

……

在馬永成勸說下,張永沒有再跟沈溪計較,怏怏不樂回營帳去了。

張永也明白當前處境,知道跟沈溪說再多都無濟於事,但凡到河邊看過,就知道河對岸有多少韃靼人馬,除非從榆林衛城派出大批人馬掃清障礙,否則這路人馬就隻能在榆溪河北岸被動防守,過河也沒有立足之地。

就在沈溪撤兵到榆溪河邊的同時,榆林衛城第一時間得到線報,同時河上船隻起火的消息也隨之傳來。

當天晚上王瓊一夜沒睡,就在等候北麵來的消息,當得知沈溪帶領的人馬被韃子包圍在榆溪河北岸後,一顆心跟著下沉。

“怎麼回事?為何榆溪河上的船隻會著火?”

王瓊有些不能理解,他深諳兵法,明白韃靼人不可能徹底斷絕沈溪所部的後路,造成當前困獸之鬥的局麵。

帶來消息的副總兵侯勳也顯得不可思議:“不清楚是怎麼回事,說起火就起火,一燒就一片,一條船隻都沒逃掉……船隻起火後,從榆溪河到榆林衛這段路上已有大批韃靼騎兵在活動,數量過萬!王大人,是否要出兵救援?”

王瓊皺眉道:“到了這般境況,還如何出兵?韃子有上萬騎兵,也就是延綏鎮起碼得派出三萬步兵才能應對,稍有不慎便會被韃子擊潰,如此榆林衛城將兵力空虛,若韃靼趁虛而入,我等豈非會成為朝廷的罪人?”

侯勳道:“但若不出兵的話,沈大人這路人馬當如何?”

王瓊沒法回答侯勳的問題,在總督衙門正堂來回踱步,神色間顯得異常矛盾,半晌後他終於打定主意,下令道:“你且回去傳命城中將士,一定要守好城塞,本官再去問問謝首輔的意思!”

遇事不決時,王瓊隻想到謝遷,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承擔這場戰事失敗的責任,他先讓侯勳回去,自己則急忙去見謝遷,本以為謝遷早已睡下,等到了東廂房才發現謝遷屋子裏的燈亮著,顯然也是無法入眠。

“謝閣老,在下有事求教!”王瓊在門口道。

“進來說話!”

謝遷走到門口,親自把門打開,隨口招呼一句。

王瓊抬頭細看,發現謝遷的臉色異常憔悴,雙目中全是血絲,王瓊瞬間明白此時謝遷內心也非常糾結。

“謝閣老,深夜來訪的確很冒昧,不過……事關重大,韃靼人已殺到榆溪河河岸,沈尚書所部也恰好退到榆溪河邊,但河上突然起火,而且火勢一經蔓延便不可收拾,所有船隻均被燒毀!”王瓊神色苦惱地說道。

謝遷歎息:“不出意外的話,燒船的事情是之厚悄悄派人做的,隻有他才有動機這麼做!”

“什麼?”

王瓊悚然一驚,一時間消化不了如此言論。

謝遷一擺手,請王瓊入內,一邊走一邊用失望的口氣道:“若論對之厚的了解,這世上少有人比老夫更在行,若是延綏出兵援救,他定會領兵過河,但現在請援卻沒有得到援兵,隻能行燒船之舉,否則麾下將士會搶奪過河的機會,離心離德,他便無法駕馭全軍,也就無法等到關內的援軍。”

王瓊略一思索也就了然,繼而問道:“那是否派出人馬馳援?在下算計過城內兵馬,在保證基本守城的情況下,可以派出三萬兵馬馳援,掃清回延綏的障礙,如此可為沈尚書所部提供個安穩的後方,到時候兩岸攜手可從容製作浮橋,盡可能把河對麵的兵馬接回來!”

王瓊把他的想法和盤托出,但神色間很不自信,問題就在於韃子在榆溪河南岸那一萬多騎兵。

謝遷坐下來,抬頭看著王瓊,問道:“德華,你的計劃是不錯,但你是否想過,這三萬步卒能否應對南岸韃子源源不斷的進攻?要是在接應任務沒達成前,咱們自身反倒潰敗,對於戰局有何影響?”

王瓊本身就對這個問題異常糾結,聞言眉頭緊皺,連連搖頭。

謝遷輕歎:“還有個問題,韃靼兵馬已緊逼河岸,一旦之厚組織大軍分批回撤,韃靼人必定會趁機發起猛攻,到時軍中人心大亂,將士必然會哄搶過河的機會,到時候之厚就算再有本事,也回天無力。”

“但是……”

王瓊苦惱地道,“若不派出人馬,等於是坐視友軍遭受猛攻而置若罔聞,一旦沈尚書所部全軍覆沒,朝廷怪罪下來誰能承擔責任?”

謝遷搖頭道:“至少現在不是還沒失敗嗎?就算要派出援軍,至少要先保證城內安穩……韃靼現在正是兵鋒強盛的時候,這會兒派出人馬馳援,非但於戰局不利,救不回河對岸的人馬,反而可能會讓韃靼人趁虛而入,威脅關塞安穩,榆林衛城不容有失!”

王瓊還想說什麼,卻被謝遷伸手打斷。

謝遷道:“德華的心情,老夫能理解,但你要看清楚局勢……還是先看看情況吧。若是之厚能在河對岸打幾場漂亮的勝仗,把韃靼人的銳氣給磨去,還是有機會讓他全身而退,卻不是現在。如今咱們唯一能做的,便是把榆林衛城守好!”

374/429843828